△陳超,廣東湛江遂溪人,解放軍中將軍銜。湛江,這個稱謂,脫離了上千年的本地歷史,讓人沒有歸宿感,△童世平,廣東湛江人,海軍上將軍銜,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湛江”二字也未必合適,我個人認為1945年收復廣州灣時,臨時取的“湛江”二字太倉促。
1、一提到湛江人,你們會想起誰?
介紹三位廣東湛江市籍的名人,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童世平,廣東湛江人,海軍上將軍銜,曾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2004年,晉升海軍中將軍銜,2010年7月晉升海軍上將軍銜。是中共十六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我以前介紹過了,歡迎關注。△陳超,廣東湛江遂溪人,解放軍中將軍銜,
原粵桂邊縱隊第六支隊第十八團第一營營長。1930年6月生于赤坎區陳川濟村,1946年參加革命,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教育員、指導員、連長、營長。解放后,任軍分區參謀,后調任總參謀部參謀、處長、部長,1990年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劉華秋,廣東湛江吳川人,1939年11月生,196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5年7月參加工作,外交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2、為什么湛江人,全部說閩南語雷州話?
廣東主要有三大民系,分別為廣府系,客家系和潮汕系。在湛江,主要也是這三大民系,不過在湛江不是叫潮汕民系,而是雷州民系,但和潮汕民系都同樣是閩南民系的分支,在湛江,雷州民分布在湛江市下轄的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東海島、硇洲島、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等地,以及廉江市南部、坡頭區西部、吳川市東北部等,是湛江最大的民系。
在湛江,廣府系分布湛江市下轄的赤坎城區、霞山城區、吳川市大部分地區、坡頭區大部分地區、廉江部分地區、遂溪小部分地區、徐聞小部分地區、麻章區小部分地區,是湛江的第二大民系,客家系是湛江的第三大民系,主要分布在廉江和遂溪的一小部分地區,在湛江客家話又叫涯話。所以你的問題本身就有錯誤,在湛江,雷州民系人口最多,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講雷州話,還有各種湛江白話和涯話,
3、為什么湛江叫做“湛江”?有什么依據?
“廣州灣”這三個字,是法殖民時期的名字,跟廣州沒關系,是舊南三都的一個地點。再說,廣州灣當時也只是當時遂溪、吳川兩縣的部分陸地、島嶼久麻斜海灣而已,只占現在湛江地區的小部分,恢復這個名字沒什么意義,然而,“湛江”二字也未必合適,我個人認為1945年收復廣州灣時,臨時取的“湛江”二字太倉促。這個湛字,據說來自隋朝設置的一個“椹川縣”,知道著名的“椹川大道”怎么來的了吧?可穿越到隋朝喔,嘿嘿,
當時起名的人,覺得“椹”不能代表這里,所以改為“湛”,一是有水有海,二喻藍色。“川”字是兩山夾水,也不合湛江地形,改為江(平原上的大河)更合適,于是,1945年8月19日,中法簽約交接廣州灣,8月22日就敲定“湛江”并公布于眾,貌似有改天換地的感覺,但確實太倉促了。湛江,這個稱謂,脫離了上千年的本地歷史,讓人沒有歸宿感,
從歷史上看,一千多年前,唐貞觀時期,雷州半島就被命名為“雷州”,清代又稱雷州府,吳川、廉江,曾屬化州,明清又屬高州府。實際上,現在的湛江地區是過去雷州府與高州府部分地區的合并,后來,經過幾次不合理的區域劃分,將湛江地區變成了雷州話、吳川話、涯話、白話混合的大雜燴地區,不同文化和民系交融在一起,既沖突又融合,大家已習已為常。
那湛江到底叫什么名字比較合適,縱橫哥覺得應保留“雷州”二字吧,或叫“新雷”,或干脆收回茂名,改為“高雷”,最后,強烈建議現在的縣級市雷州恢復“海康”的舊名!這個小縣級市就冠了“雷州”這個歷史大名,它受不起啊!答案發出后,有些朋友意見比較大,我想可能是因為,湛江現在的區域,不僅包括過去雷州府的地盤,也包括高州府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有說“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