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去四、五千元一個月的工作回家養土雞賺錢,大家覺得怎么樣。中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國父孫中山就是中山人,故居在中山南朗,環境幽雅,古樸而寧靜,中山比鄰珠海,深圳,東莞,地處國家建設的大灣區,交通便利,中山以古鎮的燈飾,沙溪的紅木家具,黃埔的家電等蜚聲海內,中山的人口,地理面積相比較周邊較小,中山的社會治安好,地理環境好,生活節奏慢,物價相對較低,所以中山挺適合居住,但是中山的平均工資相比較周邊是偏低一點,這幾年中山的房價也漲起來了,這就是現在中山的大概情況,對于大部分打工的人來講,及要考慮到經濟收入又要考慮到生活環境,只有自己權衡利弊,自己做好判斷,最后祝在外打拼的我們都有個好了前程。
1、深中通道修好后,中山居住,深圳工作的生活方式可行嗎?有多少公司會遷往中山?
講真作為一個住中山在廣州上班的人,身邊這樣通勤的人真不少,我來個現身說法。未來深中通勤距離大概30-50公里,中山過橋24公里然后經沿江高速到達的是深圳的核心區域寶安、前海,算上橋下橋20公里,那就是44公里,遠嗎?其中有24公里是橋,按照限速100公里,15分鐘就可以過橋,剩下45分鐘就是上下橋和市區了,在大城市深圳,你別說1個小時不能接受,已經比很多人好了,我這里特指在寶安前海沿海這一帶上班的,如果就在機場附近上班的話,可能通勤時間會控制在40分鐘都有可能,想想這一帶的房價,如果不拼爹或者早期買房的,我想應該99%的人買不起房吧,過橋到中山買房絕對是不二之選,算通勤成本的,什么過橋費來回120,油費60,一天180,一個月通勤22天就是3960,我只能說你數學真好,與其算這個,不如早點在橋附近去買房,我來告訴你實際情況是怎樣的,通勤的人多了,成本自然會直線下降,拼車、公共交通等,甚至有些公司可能直接發班車,我現在中山廣州通勤不至于有班車,因為距離還是太遠,但是拼車確實很方便,
未來深中通道其實有同城的概念了,就像武漢南京的長江大橋一樣,只不過這個是長24公里的跨海大橋而已。最后,在中山上班居住的人就別回答這個問題了,壓根不懂通勤的概念,中山城區橫豎就那么幾公里,想當初我住中山三鄉,然后在中山東區上班,來回40多公里,20多分鐘,根本就不叫事,然后在深圳寶安前海這塊上班的人趕緊入坑吧,閉著眼睛買離橋近方便上橋的,你以后會慶幸你自己的選擇的。
2、在街道辦事處上班沒有編制一個月3500,工作很清閑,這樣的工作怎么樣?
街道辦事處上班,如果一個月到手3500,就是扣除社保后的工資,工作又清閑,離家又近,即便是沒有編制,也不會輕易失業,在三四線城市,對女生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畢竟待遇尚可,比較穩定,有時間照顧家庭,但是這是一份一眼看到明的職業,沒有編制,也就不會受到提拔升職,能力再強同樣也得不到重用,即使勉強得到重用,也沒有機會轉正,對于有追求有夢想的人并不合適,做的時間越久,內心的壓力就越大,難免會覺得浪費人生,工作怎么樣主要看個人職業規劃和人生追求了。
街道辦事處是區(市)政府的派出單位,人員編制很雜,簡單劃分為正式人員和非正式人員,正式人員又包含:公務員、事業人員(包含行政管理、專業技術、工勤、自收自支)、其他單位借調或下派人員等,非正式人員包含:合同工、勞務派遣、公益崗位、其他臨時人員等,正式人員和非正式人員的人數大約是一半一半,可見無編制人員在辦事處是很常見的,在辦事處工作過的人大多都知道,即便是無編制也是不容易進的,當然也不會輕易辭退,一是辦事處的工作比較瑣碎,除了上傳下達,更是各項政策、政令落實的主戰場,跟人民群眾接觸最近,責任重大,任務也是很繁重的,因此需要的工作人員很多,可以說是一直處于缺人的狀態,二是辦事處沒有招聘人員的權利,哪怕是非正式人員,只有用人的權利,所以對于現有人員,只要不是犯了很嚴重的錯誤或者造成了比較大的損失,一般都不會被辭退,沒有編制也很穩定,
街道辦事處的工作其實并不清閑,題主覺著清閑可能是因為所在的辦公室本身工作內容不多,也可能是工作比較有季節性,哪個時段工作集中,到時候忙的焦頭爛額,所謂的清閑并不是真的清閑,只是表面的清閑。街道辦事處下一級就是居民自治的社區(村),下轄十幾個社區,街道的工作人員每一項工作都要安排到每一個社區,政策落實是否到位,工作進展如何,都要時時了解和督促,對政策認識不到位或者有偏差也要加以指導,因此并不都是些在辦公室里統計總結的工作,要經常到社區里去,有的辦事處人員還會被派到社區任職,充實社區力量,辦事處已經是基層,社區更是基層中的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