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很多土著,名下有很多房產,每個月租金都是幾萬幾十萬,但是這些人很少居住在深圳,大部分人都有可能住在國外或者香港,要然后委托其他人幫他們收房租,久不久才回來看一次,這些人的生活其實也是挺瀟灑的。深圳炒房的人好得很呢,就是2017-2018年還想通過炒房賺錢的人,就上套了,做了最后的接盤俠。
1、深圳有多少房產屬于香港人?為什么?
你好,我是來自深圳的本地資訊創作者,一直比較關注深圳的各類民生問題,房產可以說是最大的民生,對于你提到的這個問題,說深圳房產一半屬于香港人,這個判斷相當武斷,而且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首先、我們做一個分析,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會認為一般房產在香港人手上,我覺得應該是基于四類:1、當年部分深圳本地居民的逃港人士成了香港人,但是他們做為深圳原居民在所在村享受了村民待遇,現在很多拆遷確權都有提到,原村民,香港籍,
但是這一批人相對于龐大的深圳房地產來說,只能說占極小一部分;2、就是早年“三來一補”時代,很多香港人來深圳做生意,實話說他們確實置辦了很多房產、廠房等。這其實是香港人擁有深圳房產最大的一批人;3、深圳發財的老板們,前些年有部分選擇入籍香港,他們一般也是擁有房產的,這也是一部分,但現在這一類人不多了,就算出去,也是直接出國,而不是入局香港;4、普通香港市民到深圳置業,這一類人有,但其實不算特別多,真正買得起香港的,很少來這邊買,
總體來說,香港人持有深圳房主要是這四類,沒有特別的數據做佐證,所以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數據。但這一般都是早期的,近幾年沒有太多了,換句話說,這些都是當年的存量,其次、深圳的存量房(深圳戶籍放開以前,房子不限購)的所有者主要是深圳原居民,早期建設者(也就是房價特別便宜,違建管控特別松的時候就來深圳并置業的人),“三來一補”時代的香港投資人。
增量房積分入戶放開后,大量購買商品房的市民,這個時候香港人購房其實已經不多了,特別是最近幾年,買房還是主要是深圳市民和國內其他地方投資客。綜上所述,深圳的存量房(限購政策前)和增量房(限購政策后)應該是5:5左右,而存量房中的“三來一補”香港人、深圳原村民中的香港人、后期移民香港的深圳人、普通香港市民在深圳持有的房產最多在5%-8%上下,可能還沒有這么多,后期香港人拋售的情況無法估計。
2、深圳炒房的人現在都怎么樣了?套現了嗎?
深圳炒房的人好得很呢,就是2017-2018年還想通過炒房賺錢的人,就上套了,做了最后的接盤俠,7月31日,政治局會議精神:“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深圳出臺最嚴樓市新政,簡單概括為:企業限購、離婚限貸、限售三年,最后的炒房客就無處遁形了。但這不能說是沒房者的福音,大家都慘兮兮的,賺到錢的早轉移了戰場,想賺錢的賠進本錢,有房住的早購進多套房,沒房子的再怎么限購限貸,房價都高高在上,俯視眾生。
限制住非理性的炒房,解決不了沒房者的凄涼,總在說深圳是移民城市,人口還會不斷涌進,但后來者已無形中與那些先行者形成了鴻溝,高掛的房價就是吞噬夢想的惡龍,原本激情澎湃,多少人一想到定居落戶,只能悻悻然。我那些同學朋友在深圳都有房子了,后面去那追夢的卻怎樣也買不起,同樣年薪10-50萬不等,當今一套500-600萬的房就把人的距離徹底拉開了,
3、在深圳,有1400套房的人是個什么樣的生活狀態?
我在深圳待這么長時間,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人有1000多套商品房的,即便有,那也是部分開發商捂盤惜售。以個人的力量我認為很少有人會把1000多套房子全部握在手里,我們不否認,有些人在深圳累計持有的房子有可能達到1400套以上,但是目前仍然握在手中的房子達到1400套幾乎不可能,以前我曾經聽中介說過,在深圳有幾個人炒房是比較厲害的,一個是福建的,一個是東北的,一個是揭西的,這些人最巔峰的時候所持有的房產也只不過是幾百套,比如目前淡水某一個開發商就靠投資房產起家,據說他曾經投資過800多套房,而另一個東北人據說投資過1200套的房子,但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為那時候深圳沒有限購,但是10年前開始深圳就已經限購,一個人不可能買這么多套房的,即便他們能找到七大姑八大姨用他們名義來買房,但想要買1000多套也不太現實,因為目前深圳要求個人必須在深圳連續兩年交滿社保才可以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