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到題目,杭州究竟有多少人月薪過萬。作為杭州土著,談談杭州和下屬縣合并的個人感受,海寧在地理位置上與杭州接壤,不僅是海寧政府有意往杭州靠攏,杭州政府也想拉上海寧,把下沙臨平板塊做大,因為說的是杭州阿里,來杭州阿里還有余杭區政府的額外住房補貼,一次性給完。
1、杭州月薪過萬的有多少人?屬于什么水平?
我只熟悉我所在的IT圈,這真不算什么,互聯網公司校招的白菜價都是過萬的。咱們數據說話,最近的校招是2020屆畢業生,下圖就是去年9月份的秋招IT行業公開的薪資待遇:因為IT行業基本都是以年薪來計算,平均下來除以12,基本都過萬,注意,這只是剛剛畢業來杭州二十幾歲年輕人的薪資待遇,過幾年工資還會翻番的。
以杭州的阿里巴巴來舉例,阿里巴巴的薪資構成一般12 1 3=16薪,年底的獎金為0-6個月薪資,90%人可以拿到3個月,因為說的是杭州阿里,來杭州阿里還有余杭區政府的額外住房補貼,一次性給完。所以第一年就能拿到的白菜價是18k*16 10w補助,后面就是打怪升級了,阿里校招一般都是p5。再回到題目,杭州究竟有多少人月薪過萬?我網上找到一份2019年的騰訊理財通、騰訊金融科技智庫、騰訊網企鵝智庫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僅做參考,
2、現在有一種杭州有杭州人、蕭山人、余杭人和臨安人的說法,這是為什么呢?
看了這個問題,有點好笑,想到一句歌詞: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記得我小時候討論的是我們下城區怎么怎么樣,你們西湖區怎么怎么樣,哈!作為杭州土著,談談杭州和下屬縣合并的個人感受,杭州首先合并的不是蕭山,是三墩,余杭下的一個鎮。當時杭州已無地可用,直觀表現是市轄區內無田地了,三墩靠杭州那邊發展的最好,順勢并了,無反彈,
然后是濱江區,蕭山的一部分,并進來時田地為主吧,拆遷賠償的,按當時不錯,也無反彈。再下去是蕭山吧,蕭山的當時的地位很高,全國縣級市gdp排前幾位的,心高氣傲,不太看得起杭州(這個和昆山和蘇州關系差不多),但是大勢所趨,也給并了,其實從蕭山官坊、民間抵觸都較大,但是10多年下來了,無論是地鐵、醫療,杭州對蕭山都相對傾斜,3條地鐵都經蕭山,浙二、兒保濱江院等等,不過本身經濟厲害,除了濱江區,融入感不強。
不過可以反思下,最近幾年為什么沒有濱江、余杭發展快,余杭融入極快,從早期的城西,到良渚、臨平,再到阿里巴巴那里叫啥?(求補知識)發展的很快。余杭對于杭州,就象鄞縣對于寧波,基本就是包圍,后來的富陽,臨安,建區時間不長,看后面怎么發展吧,我估計還是走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這條路,畢竟山區占絕大面積。想想臨安天目山,居然撤縣建區,這真是佩服,
3、為什么感覺杭州有很多人去海寧發展?
海寧在地理位置上與杭州接壤,不僅是海寧政府有意往杭州靠攏,杭州政府也想拉上海寧,把下沙臨平板塊做大。海寧在融杭橋頭堡許村開展“全域提升、全面發展”行動,融入杭州,不能以鎮村形態融入、以低散亂業態融入,而要以城市姿態、高質量狀態融入。結合新一輪市域總規編制,全面導入杭州規劃,把西部許村、長安183平方公里作為杭州第11區來規劃,以許村高鐵站為核心,謀劃打造“杭海新城”,定位接軌滬杭科創新區、擁灣發展產業高地、深度融杭品質新城,
今后2-3年,既要破舊立新,清清爽爽融杭,今年4227畝最前沿融杭空間已經打開;更要基礎設施先行、重點區塊先行,加快與下沙3000畝、與余杭2200畝合作開發,形成東部市區、西部“杭海新城”2大城市區,融入杭州、接軌上海,左右逢源、珠聯璧合。投資142億元、全長48公里的杭海城際鐵路盾構機始發,進入施工高潮,目前已完成投資近50億元,2020年建成通車,與杭州地鐵9號線換乘,未來還與3號線接通,鵑湖牽手西湖、潮城融入杭城,這一秒還在看潮、下個小時游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