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說了,在窖藏和遺址當中也發現有元青花。在國內,也有比較有代表性的元青花出土,只是類似情況極少,墓內有一些陶瓷藏品,但是并沒有你所說的元青花,說是,因為的確有一部分元青花被當做隨葬品掩埋于地下,有一件元青花高足碗,一件魚藻紋的盤子,我曾經有機會上手,留下深刻印象。
1、元青花人物梅瓶有多珍貴?
元青花人物梅瓶因體積碩大、器型經典完美、釉質瑩潤、青料發色高貴、畫工精美,畫面有故事情節,集優質的工、料,優秀的文化內容于一身,深得人們喜愛,深受廣大藏友的青睞,被視為收藏界神一樣的存在。元代以后,直至上個世紀中葉,元青花瓷器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外才有人開始研究元青花瓷器,國內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才開始研究和報道元青花瓷器。
2、元代青花瓷器民間存量有多少?
青花瓷是我國古代瓷器中存世量最大,最為普及的瓷器,明清以來,家家戶戶所用的碗盞杯盤等日用器皿幾乎都是青花瓷。青花瓷是用鈷料在瓷胎上描繪紋樣,施釉燒成后呈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確切的應稱為:釉下藍彩:青花:是一種俗稱。青花瓷最早見于唐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現是在元代,20世紀40年代以前,元青花還不被人注意。
至50年代,美國學者玻普根據英國達維德基金會所藏帶有:至正十一年:題記的青花云龍象耳瓶,對照中亞地區土耳其,伊朗宮廷和寺院所藏青花瓷進行研究將其作為標準器,定出一批特征相似的:至正型:青花器,元青花瓷才引起國人的注意至正型元青花均為景德鎮窯所生產,它標志著青花瓷在14世紀早期燒制已進入成熟階段,元青花瓷一經問世,便以強大的生命力迅速發展,成為明,清兩代瓷業的生產主流。
現存資料表明,景德鎮成熟的元青花開始主要是為外銷生產的商品,大多銷往中,西亞地區,為適合當地的風俗習尚,其器型和紋飾都帶有伊斯蘭風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博物館,收藏著40多件精美的元青花瓷,而完整的青花瓷在世界各地也不過300多件,托普卡比博物館收藏的這批元青花瓷堪稱極品。陳萬里,馮先銘等著名陶瓷學者都以生前未而深后感遺憾,
3、元代大墓真的就一座發現不了嗎,如果發現了,會出土元青花嗎?
你的問題分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元代大墓真的就一作發現不了嗎?是說元代大墓比較稀罕,發現的幾率比較低。元代享國時間一共是八九十年,不足百年,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時間比較短促,相對而言,發現元代墓葬的幾率就比較少,而元代的蒙古族,有屬于蒙古族的葬俗,墓葬不留墳瑩,不凸出地面,因此后代較難發現。但盡管如此,元代墓還是并不鮮見的,在濟南就曾經多次發現元代墓葬,其中有一座(具體可以百度濟南元代壁畫墓),元代四周壁畫墓,磚石砌成,彩繪壁畫,穹窿頂的圓形墓,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墓內有一些陶瓷藏品,但是并沒有你所說的元青花。濟南也是元曲家張養浩等人的家鄉,這些人的墓葬早年也曾面世,但是沒有元青花出土,元青花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瓷器,世人對它的認知非常晚,是近百年的事情。目前公認元代青花是中國青花發展史上較早出現的,盡管考古發掘證明,宋代也有青花陶瓷器的出土,但是從技法來說并不成熟。
出土于浙江杭州的雷峰塔一帶,元青花的出土石破天驚,一出世就體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這與元代時期政治相對高壓,漢族藝術家逃避參與政治,轉而投身書畫、陶瓷等藝術創作,使得元代瓷器一開始就在高水平上發展,有莫大的關系,元青花的主要裝飾紋樣有人物故事,龍鳳,魚藻,花草,以及卷云紋等等,所采用的紋樣與器主人身份尊貴情況有關,但所有的元青花都比較的珍貴,在元朝當代就已經炙手可熱。
大約十幾年前,山東菏澤鬧市區一處建筑工地曾經挖出一座元代沉船,其中出土的宋元時期珍貴文物達100多件,其中就有三件珍貴的元青花,一件是元青花龍紋梅瓶,價值極其珍貴,比故宮現存的的元青花梅瓶要完整的多,圖案裝飾的檔次也要高得多。另外還有一件元青花高足碗,一件魚藻紋的盤子,我曾經有機會上手,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