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那是幾十年以前教育結果,現在蘇州的教育真不敢恭維,從近幾年高考成績400分以上的人數可以看出來,只要說蘇州教育不行馬上有人跳出來說每年有多少多少人出國留學,殊不知這些跟教育質量有半毛錢關系。看看榜單上各地貢獻人數榜單吧,前25名當中來自長三角的有蘇州、寧波、上海、常州、無錫、紹興、杭州、嘉興、南京、揚州、溫州、鎮江、南通、湖州、金華、臺州共16個城市,占據總數人大半壁江山。
1、現在蘇州院士名甲天下,未來如何前景堪憂?
院士那是幾十年以前教育結果,現在蘇州的教育真不敢恭維,從近幾年高考成績400分以上的人數可以看出來,只要說蘇州教育不行馬上有人跳出來說每年有多少多少人出國留學,殊不知這些跟教育質量有半毛錢關系?靠家里砸錢出國留學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邏輯也是醉了,說到底就是搞不定國內高考才出去的,眼下的蘇州教學風氣反正不行,遍地開花的培訓班,各種培訓機構,老師講課不深入,要想深入就去報輔導班,試問這樣的風氣下能考出好成績嗎?。
2、為什么蘇州成為院士最多的城市,比上海、北京還多?
這一點都不奇怪,江南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騷客輩出、商賈名流匯聚之地,證明這里人杰地靈、山明水秀,蘇州作為江南核心腹地,千年以來且能夠支撐這里的文化與經濟,顯然是有著過人之處。而這過人之處,自然是智慧與實干的完美融合,看看榜單上各地貢獻人數榜單吧,前25名當中來自長三角的有蘇州、寧波、上海、常州、無錫、紹興、杭州、嘉興、南京、揚州、溫州、鎮江、南通、湖州、金華、臺州共16個城市,占據總數人大半壁江山。
這些地方偏偏是創業氛圍最濃厚,民富程度最高的區域,這里不僅僅是經濟強盛,而且在文化與科研等方面的貢獻一樣走在全國前列。個人認為,蘇州及其周邊區域,能夠推升其成就的,最主要的就是文化底蘊,其次是智商,再然后是優越的經濟氛圍,有了良好的文化底蘊才有更濃厚的學習氛圍,有了良好經濟條件才有機會接觸更廣泛更深入的知識領域,當然同樣是學,有的人是學渣有的人是學霸,這就是智商所決定的了,高智商的基數大,人才產出率自然也高。
3、是什么讓江蘇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人數上一騎絕塵呢?
可能文化 教育有關吧,我是安徽人,謝絕地域黑,我是在江蘇讀大學的,娶江蘇老婆,上一份工作原因,我幾乎跑遍了整個江蘇,除了連云港沒去過,江蘇其他地級市都去過,江蘇也算是半個家,我認識很多江蘇同學,江蘇人可能跟從小教育有關,除去個別,絕大部分待人很真誠,上次去張家港參加同學婚禮,行程酒店朋友全部安排的妥妥當當,真的挺感動的,因為歷史人文,江南自古人文薈萃,而是江蘇很重視教育,教育水平在全國那絕對是翹楚,這個值得學習,更值得我們安徽學習借鑒,我是很端正的角度去評價的,謝絕地域黑,希望江蘇發展越來越好,安徽發展越來越好,
4、江蘇教育究竟有多牛?兩院院士人數排名第一,第三到第五加起來都沒有江蘇多?
江、浙兩省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匯集之地,從三國兩晉南北朝開始的全國人口大遷移,到南宋建都臨安城(今杭州),近千年的時間里,北方許多的達官貴人們由于躲避戰亂,或者向往這里的繁華而匯聚到了這里,再加上江浙一代,是我國良渚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所以,吳越人對文化和教育的重視,是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傳承的。
這里曾經出現過許許多多了不起的人物,如:彭祖、徐福、顧愷之、鑒真和尚、劉勰、范成大、吳承恩、施耐庵、徐霞客、唐伯虎、劉邦、項羽、孫權、勾踐、王羲之、王獻之、駱賓王、沈括、周恩來,以及陸游、趙孟頫、劉伯溫、于謙、黃賓虹、蔡元培、魯迅、矛盾、徐志摩、錢學森、豐子愷等等,新中國成立至今,江浙兩省對教育的投入也是很大的,2018年,江蘇在教育上的投入是2827億元,浙江省的投入是2000億左右,因此,江浙兩省多院士,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為江蘇人,或者浙江人,為家鄉感到自豪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絕對不是你吹牛的本錢!請問:作為一個江蘇人或者浙江人,你為家鄉做了多少貢獻?你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如果沒有,你憑什么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作為外省人,或者旁觀者,了解就行了,也沒有反駁的必要,俗話說:“和氣生財”嘛。不管是“你省”,還是“我省”,中國的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特別行政區),56個民族都是一家人,整天你省、我省相互攻擊的人,都是些無能之輩,真為你們感到悲哀!有本事多為自己的小家庭和家鄉作出點貢獻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