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香港 > 大埔區 > 數學與生活論文,數學論文1000字有關日常生活

數學與生活論文,數學論文1000字有關日常生活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2-29 16:11:02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1,數學論文1000字有關日常生活

賭博與概率 略1千字

數學論文1000字有關日常生活

2,數字與生活800字作文范文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關系的精彩描述.《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強化了數學教學的生活性和實用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不但要把生活引進課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讓學生帶著數學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會數學的價值,促其“數學化”.
雖然我很聰明,但這么說真的難到我了

數字與生活800字作文范文

3,幫我寫一篇以生活中的數學為主題的論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后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么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aa+1a+2aa+7a+14aa+6a+12

幫我寫一篇以生活中的數學為主題的論文

4,關于生活中的數學論文題材

一、數學適應源于生活,用于創設問題情境 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我們周圍,讓學生學習數學,可從他們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有目的的,合理地創設出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有興趣的數學問題,只要引起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加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會主動地去開啟智慧之門。 例如,在學習歸一應用題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道習題,讓學生練習。“使用139全球通手機,月租費50元,每分鐘通話費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機,沒有月租費,每分鐘通話費0.6元,而這個人用136手機,每月計費150元以上,若他要換用全球通手機合算嗎?”這些題目,是學生從示接觸過的,又很貼近學一的現實生活。通過讓學生業計算,既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對現實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創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又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的時候,可以設置疑問。“為什么自來水的管道是圓形的而不是長方形的”、“你們有沒有見過正方形的自來水管”,這樣一個帶有生活常識的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對它充滿興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樣使教材的內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節中,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新知識,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誘發學生再次學習的興趣。 二、數學知識用于生活,使學生了解生活實際 在數學教學中,除了要講清概念外,使學生正確理解各個知識點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識的實用性,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把數學知識用到實際中來,要從多方面來考慮數學問題,來打開學開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信息量,了解生活的實際。 如美國第三次全國進展評估中有這樣一個試題是:每輛卡車可載36名士兵,現在有1128個士兵需要用卡車送到練營地,問需要多少輛卡車?乍一看,這是個很簡單的除法應用題,測試的結果也表明,有70%的學生正確地完成了計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數為12。然而,在此基礎上,只有23%的學生給出了32這一正確的答案,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這說明了學生沒有把這一問題看成是真正的問題,沒有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而只是把題目看成是虛構的數學問題,為了練習而杜撰的故事。他們所做的事就是進行計算把得數寫出來,這也是一些學生的通病,只注重機械練習,而很少考慮其他問題。這只是數學教學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我們的數學要加強真實感要把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數學要為生活服務,從而來增加學生的數學意識。

5,小學六年級數學與生活小論文600字以上

我在家里用紙筒做了一個“籃筐”,用小時候玩的小球作為籃球來打籃球。 一天,我在投籃,球落下后滾到了床底下,在用竹竿把它勾出來時,我還得到了一個意外的收獲:一個彈球。它幾乎只有“籃球”的十分之一大。用小球投久了,不免覺得乏味,便突發奇想用那彈球來投,意外的,那似乎非常容易投進,雖然剛開始時很不容易進球,但隨著投的次數增加,投進的幾率比原來大多了,甚至超過了投小球的準確率,幾乎百發百中。這絕不是運氣,更不是碰巧,也不是我的水平突飛猛進了。 那是為什么呢? 于是我開始思考:彈球的質量比小球重多了,因此扔相同距離所需的力也較扔小球時增大不少。而以前扔小球居多,習慣上所用的力也不同,因此,這不是習慣或熟能生巧造成的,準確率的提高跟球的質量無關。而“籃筐”未變,故只可能是人或球的問題,而我方才沒有那么高的進球率,故是球的問題。而進球率越來越高應該是漸漸習慣了投彈球時所用的力了。那么應該就是球體積的大小的改變造成的。 于是我便開始驗證了。用尺子測量出“籃筐”的上截面直徑約為25厘米,小球的直徑約為10厘米,而彈球的直徑約為5厘米。因此, “籃筐”的上截面的面積約為:25* 25/2/2*3.14=490.625平方厘米,小球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約為:10*10/2/2*3.14=78.5平方厘米, 彈球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約為:5*5/2/2*3.14=19.625平方厘米。 而若要進球,則球的重心應偏向籃筐,及至少有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在籃筐內,而彈球的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小于小球的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故彈球進球的幾率大于小球進球的幾率,且應為小球進球的幾率的4倍。 通過計算我搞清了這個小問題,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是一篇小學生在玩球時的發現,而他用彈球往球藍里投球得到了收獲,這就是一個彈球,改用彈球來投結果,似乎非常容易投進,隨著次數的增加,投進的幾率比原來大多了,甚至超過了投小球的準確率,幾乎百發百中,于是小作者就想探個究境,結果通過計算小作者明白了,這是球的重心偏向籃筐,及至少有一半的最大的橫截面的面積在籃筐內,而彈球的一半的橫截面的面積小于小球的一半的最大橫截面的面積,所以彈球的幾率大于小球的幾倍,所以容易進。 通過這個事例,我明白了教學生學數學就要教給學生數學要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學了就要會用,因為數學無處不在,只有這樣,數學才不會乏味,學生才愿意學數學,學生才有興趣學數學,數學才能真正地為社會服務,為人類造福。 望采納

6,求一篇小學數學與生活論文

小學數學論文范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與生活的接軌 新的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促使數學生活化,數學與生活進一步接軌是指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過程。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因此,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為此,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的事物,貼近生活,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要與生活進一步接軌。 一、數學情境與生活接軌 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能讓學生感到數學來自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好奇和興趣,從而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在日常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教學實例,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教學《分桃子》一課時,我創設情境:先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當學生操作完之后,從中選擇五種:(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接下來引導學生觀察上面五個除法式子,并提問:可分成幾種情況;學生于是很快的觀察到:一類正好分完,另一類分完后還有剩余的。于是老師再畫龍點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分了以后還剩余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樣創設生活情景,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的接受新知識。 二、數學理解與生活接軌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滿著數學問題。善于捕捉生活現象,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成為數學問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使之產生學習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 如:在教學兩位數乘法后,安排這樣一個數學問題,學校組織師生去公園游玩。老師28人,小朋友150人。公園門口寫著:門票成人每人30元,學生每人15元,團體30人以上每人20人。請同學們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設計方案: 1、全買團體票:(28+150)×20=3560元 2、不買團體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買團體票,一部分不買:(28+2)×20+(150-2)×15=2820元 通過不同的方案的比較,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理財的意識。 三、日常生活“數學化” 孩子們的知識應該是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課堂超市”環節中,這一切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價目表:籃球95元/個,排球50元/個,之后出示了一個數學問題,“買4個排球和6個籃球共要多少錢?”。這樣的數學問題,沒有用新教材的學生一般的解題思路只有這一種“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們卻出現了多種解決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過“課堂超市”展示,使我們的數學走進了生活,使我們的孩子們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維開放性,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現象,發現數學問題,將數學教學與生活接軌,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有美感,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會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數學興趣,何樂而不為呢?為了使數學更接近生活,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刻不容緩的教育使命。

7,寫一篇關于生活數學的小論文

讓課堂生活化的幾點隨想 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學生學起來也親切、自然。然而,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但很少關注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系。教師講完新課就做書后面的練習,練習做了一題又一題。而學生也還只會按類型解題,不懂得怎么應用,既不知道數據從哪里來,又不知道解決某個問題需要哪些數據、怎樣獲得數據。因此,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脫節。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 新大綱明確指出:義務階段的數學教育必須是使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必需的重要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與生活是無法剝離的,我們在課堂上要聯系生活實際,在習題的編擬上也要貼近生活,讓學生從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使之產生親近感,變得具體而生動,誘發學生動手、動口又動腦,想辦法來探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創新的精神,實現我們的數學生活化。本人就結合《圓錐體的體積》這課談談怎樣讓課堂生活的幾點體會。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每節課開始的導入就好比戲的序幕,如果設計和安排得合理,就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開啟思維的閘門。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聯系學生的 生活實際,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片斷一:教師出示錄像:( 幾位農民把打完稻谷稻草堆成一個圓錐體草堆的情境)。師:這些農民叔叔在干什么呀?生:他們在堆草堆。師:他們把草堆成了什么形狀?生:圓錐體師:你們知道他們為什么要把草堆成圓錐形嗎?生:因為把草堆成圓錐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會順著圓錐的側面流下來,草堆里面就不進水,就像我們的傘一樣,雨水順著傘流下來。師:能不能把它堆成其它的形狀呢?生:不能。師:求這堆草的體積,就是求什么?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師:在這堂課上,你希望學到哪些知識?生1:我想知道圓錐體積的推導方法。生2:我想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生3:我想知道圓錐體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生4:我希望能夠運用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師:好的,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實現我們的目標吧!上面的情境導入雖然說城市的小孩子很少親眼見面,但是電視、電影里經常見到,在一次春游時候他們還見到過,學生問草堆為什么都是堆成圓錐形的,能不能堆成其它的形狀呢?所以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就再一次把這個問題拿出作為導入,一方面,讓學生知道圓錐是現實生活中到處可見的。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圓錐還有它獨特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滿著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中,人的生活中,我們只人細心觀察,就可以從中找到問題的原型,然后將教材中的問題融入這個原型,對教材進行生活化,課堂就就會充滿生活氣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體驗生活,理解新知。數學的產生源自于生活實踐,數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實際的生活。因此數學課程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在教學要求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片斷二:教師出示“削鉛筆”的示意圖:削之前,鉛筆的一段是圓柱形,削之后,這一段變成了圓錐形。師:鉛筆的一段削過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從中你發現了什么?生:鉛筆的一段由圓柱變成了圓錐形,但這個圓錐形與圓柱形等底等高。可以看到,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一部分。師:如果已知圓柱的體積,求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需要知道什么?生:需要知道圓錐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師:你希望通過什么辦法,弄清圓錐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生:通過實驗。師:應該怎么做試驗呢?看看書本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生閱讀書上的實驗方法師:書上所做的實驗,為什么一定要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呢?師:如果給你相應的材料,你能做書的的實驗嗎?生:能。開始做實驗……首先通過學生經常做的事“削鉛筆”這個示例,明白圓錐體的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關。再通過把盛滿水的圓錐體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圓柱開容器或把盛滿水的圓柱體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容器圓錐的反復實驗,發現規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的水總是圓錐體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則結論不成立,這樣,學生便從實際操作中發現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面對這些數學問題,教學中不應靠教師一言堂唱獨角戲,講解每個號碼的意義,而是讓學生集思廣益展開討論,解決自己在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同時,給那些肯鉆研、愛學習的學生留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全體學生探索、創新知識的過程。 三、服務生活、鞏固新知。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所以,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當學生面臨生活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尋求解決的辦法。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生活問題數學化,從而 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片斷三: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怎么求圓錐的體積。那么我們能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呢?生:能師:我們學校旁邊有一堆沙,我們能不能求出那堆沙堆的體積呢?生:能師:現在我們就到現場去。(準備卷尺)師:要知道這堆沙的體積,首先要知道什么?生:要知道這堆沙的底面積和高?師:底面積和高知道嗎?生:不知道師:那怎么辦?生:可以測量。師:能不能直接測量出底面積?生:不能。師:那怎么辦呀?生1:可以先測量底面直徑。生2:可以先測量半徑。生3:不知道底面的圓心在哪里,好難測量半徑,還是測量直徑好一點。師:現在我們就先測量直徑和高,再求體積。……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這堆沙的堆的體積,能不能這堆沙的重量呢?生:只要知道1立方米的沙有多重,我們就可以求到這堆沙的重量。師:現在老師也不知道1立方米的沙多重呀,你們有沒有辦法呀?生1:我們有一個長方體的容器就好了,可以先量出這個容器的長、寬、高,再求出它的容積,再裝滿沙,稱一下重量。然后再用重量除一下它的容積,就可以知道單位體積的重量。生2:不一定要長方體,我只要一個水桶就可以了,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求出單位體積的重量。師:現在這個問題就留給你們下午去完成。……學生在解題時,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的考慮,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創新,這是學生具有良好數學意識的體現。的確,數學來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學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數學問題。上面的例子,學生正是借助了生活中的經驗,才解決了不一般的題目,這節課也取得了不一般的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外,還要注重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的依托,使學生學會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探索數學問題。 總之,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生活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數學問題,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常識數學化;另一方面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實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善于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的習慣,讓數學更好的服務于生活。
感悟數學 曾聽一位奧數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學數學,就猶如魚與網;會解一道題,就猶如捕捉到了一條魚,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就猶如擁有了一張網;所以,“學數學”與“學好數學”的區別就在與你是擁有了一條魚,還是擁有了一張網。 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思考的課程,邏輯性很強,所以,總會讓人產生錯覺。 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是很有趣的,每一個圖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圓。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是S=∏r??,因為半徑不同,所以我們經常會犯一些錯。例如,“一個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等于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在命題上,這道題目先迷惑大家,讓人產生錯覺,巧妙地運用了圓的面積公式,讓人產生了一個錯誤的天平。 其實,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并不等于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因為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的面積是S=∏r??=9??∏+6??∏=117∏,而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的面積是S=∏r??=15??∏=225∏,所以,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是不等于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的。 數學,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剛剛開始攀登時,感覺很輕松,但我們爬得越高,山峰就變得越陡,讓人感到恐懼,這時候,只有真正喜愛數學的人才會有勇氣繼續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數學的高峰上的人,都是發自內心喜歡數學的。 記住,站在峰腳的人是望不到峰頂的。
數學小論文今天,在我們數學俱樂部里,老師給我們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題目,其實也是一道有些復雜的找規律題目,題目是這樣的“有一列數:1,2,3,2,1,2,3,4,3,2,3,4,5,4,3,4,5,……。這列數字中前240個數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題目,心里猛然想到,這題目必須得按照規律來做。 想法一:開始我便先試著先3個一組來求和,6,5,10,9,12,15,14……。這樣一看,這些數字各有特征,關鍵就是找不出合適的規律。于是,我又找4個一組來求和,8,10,12,16,20……。仔細一看,好像也沒什么規律,我只好再試著找5個一組來求和,9,14,19,24……,這樣一來就非常明顯的看出它們是等數列,我非常高興,再把240÷5=48(組),5個一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項的和,9+47×5=244,把首項加末項的和乘項數除以2,(9+244)×48÷2=6072。這樣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發現每組開頭第一個數字恰好分別是1,2,3,4……48,那么另一種方法就產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這樣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個理得清楚而且又實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發現有N組時,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組數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這個規律也是要通過不斷來細心觀察與研究得來的,這個規律雖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還要比其他兩種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種解法,其實方法還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來找其中的規律,解其中的奧秘!
我在商場學數學(一)今年過寒假,我和我媽媽行走在繁華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商家打出的“滿200送200”的促銷招牌。消費者們蜂擁而至,商場里人山人海,搶購成風。而實際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盤。俗話說:只有買虧,沒有賣虧,“滿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其中暗藏著數學問題。   就說滿200送200元購物券。我媽媽先用490元買了一件羊絨外衣,送來了400元購物券。此時得到的四百元購物券,我們心里產生一種撿便宜的感覺,于是就產生了較強的購買欲望,意欲花完為快(一般商家的購物券都是限期消費,在一定的時期內沒有消費就過期作廢)。于是我們又花了248元券買了一雙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買了一條圍巾。那么我們買東西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算了一下128+248+490=866(元),這是原來不打折時需要花的錢。490/866,所打的折扣大約是五六折。并且我想商家在賣之前肯定先漲價,再打五六折商家還是賺了不少!(二)今年年底我市金博大購物中心開業,而金博大購物中心對面就是我市的老城購物中心,過年了,金博大購物中心實行有獎銷售:特等獎10000元1名,一等獎1000元2名,二等獎100元10名,三等獎5元200名,老城購物中心則實行九五折優惠銷售。我們想一想;哪一種銷售方式更吸引人?哪一家商廈提供給銷費者的實惠大?   這又是一道問題,面對問題我們并不能一目了然.在實際問題中,金博大購物中心每組設獎銷售的營業額和參加抽獎的人數都沒有限制.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有幾種答案.   分析:(1)若金博大購物中心確定在單位時間內抽獎,當參加人數較少,少于213(1十2+10+200=213人)人,人們會認為獲獎機率較大,則金博大購物中心的銷售方式更吸引顧客;(2)若甲商廈確定在單位時間內抽獎,而在單位時間內的消費者很多,那么它給顧客的優惠幅度就相應的小.因為金博大購物中心提供的優惠金額是固定的,共14000元(10000+2000+1000+1000=14000).假設兩商廈提供的優惠都是14000元,則可知老城購物中心的營業額為280000元(14000÷5%=280000)。所以由此可得:   答案一:當兩購物中心的營業額都為280000元時,兩家購物中心所提供的優惠同樣多。   答案二:當兩商廈的營業額都不足280000元時,老城購物中心的優惠則小于14000元,所以這時金博大購物中心提供的優惠仍是14000元,優惠較大。   答案三:當兩家的營業額都超過280000元時,老城購物中心的優惠則大于14000元,而金博大購物中心的優惠仍保持14000元時,老城購物中心所提供的實惠大。   像這樣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由于廣告的效應,加上顧客消費的心理和節假日的消費需求,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商場搶購現象的出現,商場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銷售量也快速增長。你看,數學和生活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所以說,數學值得我們去研究,去探索。
文章TAG:數學與生活論文數學生活論文

最近更新

  • 文明禮儀畫,關于文明禮儀的畫該畫什么

    關于文明禮儀的畫該畫什么畫一些關于文明舉動的文明習慣{0}2,有關文明禮貌的圖畫http://www.sxsky.cn/book/man/ding/fch2/020.htm{1}3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6

  • 創業行業,網購普及促進物流行業發展

    網購的普及促進了物流行業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些節假日做活動的時候,物流行業更是火爆,幾乎所有人都會在網絡行業買東西,所以投資電商行業還是挺好的,4.服裝行業,3.餐飲行業,2.物流行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6

  • 毫不猶豫的近義詞,毫不猶豫四個字解釋選擇

    對于金龜子之類的昆蟲,則是毫不猶豫接受,只吃翅膀、頭和爪子,看到父母,我開心的跑向他們毫不猶豫了,他問我愿不愿意去上海工作,我毫不猶豫同意,當祖國需要你的時候,你應該毫不猶豫挺身而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6

  • 香菇胡蘿卜,紅蘿卜香菇能一起吃嗎

    紅蘿卜香菇能一起吃嗎2,香菇與胡蘿卜能同吃嗎3,香菇和胡蘿卜可以一起吃嗎1,紅蘿卜香菇能一起吃嗎紅蘿卜香菇可以一起吃的,可做成胡蘿卜香菇粥,做法如下:用料主料:豬肉200g、香菇2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6

  • 武隆山,四川省廣安市至重慶武隆山自駕游

    四川省廣安市至重慶武隆山自駕游廣安走渝鄰高速到重慶,在北環轉渝宜高速到長壽,在長壽再轉高速到涪陵,涪陵再走國道319到武隆廣安到重慶北環到涪陵到武隆國慶才去囖,開車大概四個小時左右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6

  • 樸素拼音,樸素也是一種美好的境界

    )不富裕,不華麗,2(生活)節儉,不奢侈,3簡樸不浮夸;不假④萌芽;未開發樸素,是一種自然美:小河浪普通樸素;優雅飄逸樸素;純凈的藍天白云樸素;花草無名樸素…樸素,是一種精神美:無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5

  • 臨死前的嚴監生,臨死前的嚴監生中

    臨死前的嚴監生中2,臨死前的嚴監生出自的3,臨死前的嚴監生的大致意思4,世說新語臨死前的嚴監生1,臨死前的嚴監生中蕭瑟處2,臨死前的嚴監生出自的臨死前的嚴監生出自(吳敬梓)的(《儒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5

  • 騰達路由器登錄,如何進入騰達w304Rv2無線路由器登錄頁面

    如何進入騰達w304Rv2無線路由器登錄頁面電腦接網線,接到路由器lan口之1,不是wan口,以后,電腦閱讀器里地址欄里輸入192.168.0.1,輸入路由賬號和密碼(見路由背面) ......

    大埔區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兴安县| 新丰县| 普陀区| 三都| 景洪市| 视频| 吴桥县| 同江市| 土默特右旗| 隆尧县| 通许县| 衡阳市| 马关县| 延川县| 泸溪县| 墨竹工卡县| 织金县| 原阳县| 永川市| 枝江市| 罗平县| 平泉县| 德江县| 双江| 双城市| 漳州市| 修水县| 沐川县| 依安县| 宜春市| 屏南县| 华安县| 四子王旗| 灵璧县| 赤水市| 武冈市| 巴楚县| 获嘉县| 嵊泗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