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個皇帝,文景之治是指中國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文帝名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在位二十三年,漢朝在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為西漢王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哪個朝代,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
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并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之治是指中國西漢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文帝名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在位二十三年。景帝名劉啟,是文帝的兒子,在位十六年。漢朝在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為西漢王朝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歷史上把這段時期稱為“文景之治”
3、文景之治出現在哪個朝代?西漢初年,經濟蕭條,到處都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漢高祖及其后的漢文帝、漢景帝等,吸取秦滅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恒(前180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中子,母為薄姬。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為代王,公元前180年呂后死,諸呂作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恒為帝,在位二十三年。漢景帝劉啟(前157年~前141年),文帝太子,母為竇皇后,公元前157年即位,在位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