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畫八卦,也是在沒有文字時代,用八種符號,來代表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本是易卦的一種,世傳的八卦卦序有多種,其中兩種八卦為主要形式,一種是先天八卦圖,傳說是古代圣人伏羲根據“河圖”和“洛書”而作;另一種是后天八卦圖,傳說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修改而來,那這兩種八卦的區別是什么呢。
1、八卦竟有兩種?伏羲卦和文王卦的區別在哪?
說起八卦圖,可以說這是中國上古時期傳下來的諸多未解之謎之一。八卦本是易卦的一種,世傳的八卦卦序有多種,其中兩種八卦為主要形式,一種是先天八卦圖,傳說是古代圣人伏羲根據“河圖”和“洛書”而作;另一種是后天八卦圖,傳說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修改而來,那這兩種八卦的區別是什么呢?一般來說八卦圖的外觀是正八邊形,每條邊上都有一個特殊符號,分別代表宇宙中八種最基本的主要物質,分別是“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先天八卦圖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軸經線;以坎離代表水火分界,作為橫軸緯線,
相對的二卦陰陽爻(yao,第二聲)相反,互稱錯卦。而后天的八卦則以震卦為起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位處東南;離卦,位處正南;坤卦,位處西南;兌卦,位處正西;乾卦,位處西北,坎卦,位處正北;艮卦,位處東北,一般來說,先天八卦是理論性的,而后天八卦則是被用于實際運用的,例如后來衍生出來的天干、地支、五行等設置,都是以后天八卦為參考。
《周易-系辭》中對先天八卦的記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人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可見,先天八卦是伏羲觀察日月星辰,俯看大地萬物而總總結出來的天地規律,從而判定歷法季節,用于直到當時的人們農耕。而后天八卦屬于后天事象的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變而來,講的是事物變化和運動的規律形容事物的周期和循環,用以表示陰陽的互存,受地理位置的影響,后天八卦按四時的推移和萬物生長的規律,是一個按順時針運轉的卦象,
2、伏羲在幾千年前所畫的八卦圖,真的就能包括宇宙的一切嗎?
伏義所創八卦并不能包羅萬象,八卦雖抽象于星辰,但它只適合于當的宇宙演變,只是代表一個時段的星象,不是全時的宇宙之象,伏羲與女媧時代僅僅只是對應了連山易之卦象,天裂了,地上大洪水形成了水鄉澤國,只有山連山的山上才可生存,才有連山易之變化。文王也并非在伏羲三畫卦的基礎上而推演六十四畫,而是文王知曉了伏羲變化之理,依法而推出了別一種大易,把水火卦理而變化,世上只流傳了依此排列的六十四卦,而損去了大易之心法,
3、伏羲是如何畫出神奇的八卦圖的?
說起八卦圖,現代人能看明白的沒有幾個,因為它太深奧了,而且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比較遠,按現代的話來講是不接地氣。給我們留下有用印象的,比較接近的就是韓國的陰陽旗,然而,當我們鄭重審視中華民族燦爛的古文明時,不禁對遠古時期我們先人的偉大智慧而嘆服。現在許多研究歷史的專家學者,將伏羲氏稱為中華民族文明之根,
其實這種說法,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人說過:漢晉時代史書把伏羲氏列為“三皇”之首,“五帝”之先。《史記·皇本紀》,也將伏羲氏擺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首席地位,有這么些尊稱,那可不是白給的。那么伏羲氏是怎么樣畫出八卦圖的呢?這要從人最根本的生存需要“吃”說起,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伏羲也是位吃神,因為他發明了廚藝,伏羲生活的那個世代,人們的飲食習慣還處于半生半熟狀態。
可伏羲就是聰明,他與別人不一樣,得到食物后,都非得精心烹制一番才肯入口,如有記載的“庖犧”“炮犧”,慢慢的后來就有了廚師,有一次,伏羲偶然看到了蜘蛛網,他突發奇想,發明了結網捕魚,大大提高了人們捕魚的數量,他在動手結繩網的時候,為了和蜘蛛網的結構保持一致,便一道繩兩道繩三道繩地對照著數,結果數來數去就發明了數學:“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