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東莞獲批準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這是東莞邁向高新科技產業城市的又一大步。東城發展早,商貿氛圍最濃,很早就是東莞的富人區了,南城首次跨進400億大關,南城作為如今的東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展迅猛,廣報全媒體記者葛宇飛攝2017年,東莞的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全市比重分別為50.5%、39%,松山湖在全國高新區的綜合實力排名上升至23位,根據去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7》及《中國城市創新地圖》,東莞科創指數位居全國第5名。
1、東莞的科技狀況怎么樣?
今年4月初,東莞獲批準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這是東莞邁向高新科技產業城市的又一大步。近年來,東莞以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為主線,以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平臺為支撐,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目前,東莞科技工作呈現出“短板”逐步補齊,優勢更加突出,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良好態勢,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上周,記者來到東莞市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面寂靜而忙碌,這是一家擁有自主研發技術、專精于高端電子裝備研產銷的高新科技企業,在全自動視覺印刷機等領域上已成業界翹楚。“可以說,全球有線路板組裝的地方,就會有我們的設備,”該公司董事長邱國良說,目前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03件,早在2010年就獲得了由國家科技部頒發的“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去年實現產值接近3.5億元,預計3年后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凱格精密機械公司只是東莞近年來科創成果的其中一個例子。數據顯示,東莞的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存量達4058家,穩居地級市第一;累計引進省市創新科研團隊74個,連續七年穩居全省地級市第一,凱格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進行實驗。
廣報全媒體記者葛宇飛攝2017年,東莞的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占全市比重分別為50.5%、39%,松山湖在全國高新區的綜合實力排名上升至23位,根據去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2017》及《中國城市創新地圖》,東莞科創指數位居全國第5名,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工程中心1家,省級工程中心283家,市級工程中心243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2家,市級重點實驗室90家。
先后組建了橫瀝模具制造產業協同創新中心、虎門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和橋頭環保包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3個專業化的專業鎮創新服務平臺,為高新企業“育苗造林”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今年3月25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工藝驗收。東莞正以散裂中子源項目為依托,共建高能前沿技術應用產業創新中心,著力發展中間性試驗,打造散裂中子源和企業之間的服務對接平臺、產業化研發平臺、成果轉化平臺,
記者日前獲悉,東莞將以散裂中子源項目為核心,規劃建設約20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學城。投入資金超過10億元,完善區域周邊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配備,高標準建設核心區商貿體,提升增強對優質項目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此外,東莞正積極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計劃,并組建了東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清華創新中心、中科院云計算育成中心等32家新型研發機構,累計服務企業超過2萬家,創辦和孵化企業950家,2017年實現新增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收入達91億元。
鏈接:工研院助力東莞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聲”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是東莞市政府、廣東省科技廳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建的公共科技創新平臺,據工研院常務副院長張國軍介紹,經過幾年發展,工研院已快速成為我國制造領域全國知名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了一支600余人的研發團隊和1000余人的產業化團隊,獲批4支廣東省創新團隊,為10000多家企業提供高端技術服務,建設了9個華科城產業園,孵化了400多家企業,其中自主創辦企業50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主板上市后備企業3家。
2、廣州、東莞、深圳、惠州未來發展如何?
整個中國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從今年兩會,粵港澳大灣區是被提的最多的字眼,可見國家對粵港澳發展的重視程度,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產值占了整個中國的八分之一乃至更多,而廣州深圳做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引擎,你還問未來發展如何?至于東莞惠州,在這個大環境中也會有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香港澳門雖然受地域資源限制,但可以發揮他們在金融領域無可替代的影響力,科技引領世界,美國能以科技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加州為代表,而廣東為什么能成為經濟第一大省,不是因為地廣人多,而是因為廣東的科技力量全國第一,這是其他省份無可替代的,中國以廣東為科技引擎,帶動全國經濟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