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江門人,我還是希望江門好,還是支持江門的,也還是對江門有信心的。因為我們家族在江門建城就從開平搬到江門高第里,形成了一條李家村,到我6代人了,可以說見證了江門由一個小墟鎮發展成地級市的興衰,江門,真正開始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在北街設立海關后,特別是在民國初期,江門迎來了大發展,很多華僑回來投資,大力建城建鐵路,當時成為廣東的特區,也在1912年成為廣東省轄市。
1、江門發展如何?
這個問答由我來回答,應該比較有代表性。因為我們家族在江門建城就從開平搬到江門高第里,形成了一條李家村,到我6代人了,可以說見證了江門由一個小墟鎮發展成地級市的興衰,江門,真正開始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在北街設立海關后,特別是在民國初期,江門迎來了大發展,很多華僑回來投資,大力建城建鐵路,當時成為廣東的特區,也在1912年成為廣東省轄市。
解放后,江門輕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期間還有一部分企業由于戰備需要,搬到了韶關,但是江門直到80年代還是在廣東省排前5名,輕工產品,電機等都是在廣東省的前列,水路運輸也是紅紅火火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90年代到現在,江門就明顯落后于人了,這里既有交通的原因,也有領導不力的原因,
當時從江門去廣州,要過三道河,去廣州出差最小都要三天,到了88年中才全部通車。而去珠海,也是到了90年代初才通車,江門外海大橋還是由江門市自籌資金建設的,中山佛山都不希望江門通車,他們不希望投資往江門來,那時公路運輸已經興起,江門紅火的水路運輸開始沒落,投資都去有路的地方,路通財通嘛。江門市就這樣錯過了第一波投資潮,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到這個世紀初,江門還是錯過了第二波投資潮,這就是領導不力,發展眼光不夠的原因了,從哪一行業看都明顯落后于人,看看江門一中你就知道了,80年代初,江門一中是廣東省7所重點中學之一,現在都排到60名后了,哎!看看哪個中山,當時中山還有人走后門來江門一中讀書的,后來紀中來江門一中挖老師,挖完老師挖學生,花大錢硬生生這樣把紀中借力搞上去了,80年代到90年代我們江門一中出了不少狀員,再看看我們現在這十幾二十年,江門一中出了幾個省狀員呢?這就是從一個例子看到我們的落后,
不過,作為土生土長的江門人,我還是希望江門好,還是支持江門的,也還是對江門有信心的。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不是看幾年十年的事,而是看幾十年上百年的戰略,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現在就是要看江門市這幾十年的發展布局了,看看市領導們能不能定下心來好好布局,不是追求短暫的繁榮,而是要設計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這就需要上下一心,勇于改革,支持企業的發展,注重環保發展,等等等。
2、喜茶品牌怎么樣?
大家好,我是食錄跡,很開心可以回答分享這個問題!需要排隊很久才能喝到的喜茶,聽說有的門店已經限購了,還得實名登記,難道,去喝喜茶還需要「我帶著你,你帶身份證」嗎?@傳播師傅:饑餓營銷可以透支好奇心,但消費者的忠誠度一去就不回了。各種智能取號機如此普及,為何對于融資過億的喜茶真的那么難?雷軍在3月初的一次內部討論中說:「小米頭五年總缺貨,外界說我們是饑餓營銷,后來我終于明白,所謂供不應求,就是交付有問題」壹喜茶火了,幾乎每家喜茶門店前都排起了長隊,
尤其今天看到網絡上這則《告知與致歉》,其中表示「每人限購兩杯,并采取實名登記措施」,目的是為了打擊「黃牛高價轉售」。更是哭笑不得,喝一杯奶茶,至于嗎?喜茶這種「盛況」似曾相識,是否讓你想起了那個賣煎餅果子的黃太吉?黃太吉至今在廣州都沒有分店,但紅火的時候,曾極度引發我的好奇。記得出差去北京,一定要去國貿排隊吃一次黃太吉的煎餅果子,
不過坦白說,可能因為刁鉆的胃習慣了街邊上用地溝油做的煎餅果子,黃太吉的煎餅著實有點失望。不過!雖然胃說不好吃,但手機很誠實:拍照,發微博;沒錯,這種標簽就可以證明自己沒那么屌絲了,評論出奇一致:「好吃嗎」,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要是說不好吃,有點打臉。如果說好吃,的確也沒想象中的經驗,還有次,記得是2014年2月在廣州的一次會議上,主辦方邀請到了黃太吉的創始人赫暢演講,他一出場全場觀眾舉起手機,這陣勢嚇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