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的名字,因為河源是三河之源有關;“槎城”之名,又因“河源”而來。“河源,本漢龍川縣之地,齊于此置河源縣,以縣東、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傅縷國東部設龍川縣即河源地區,河源市區保存了完整的傅縷國語(本地東江話,水源音)因多數人本地人老人都不知道來歷,只知道是本地土話。
1、河源為什么叫河源?
每一個城市的名字都它的含義及其背后的典故,有的是因境內山水得名,有的是因行政建置變化更名,有的是因村鎮名而來,有的則是因為與國內其它地區重名而改。那么河源為什么叫河源呢?“河源”的名字,因為河源是三河之源有關;“槎城”之名,又因“河源”而來,河源是三河之源。唐朝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載:“河源,本漢龍川縣之地,齊于此置河源縣,以縣東、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
”是哪三河之源?為連平河、忠信河、新豐河之源。宋朝王象之《輿地紀勝》載:“新豐江在河源縣北,湍磧嶮峻,通灌田一千一百二十頃,流五百五十里入縣界,號新豐江,”河源東北境內,有連綿九縣的九連山脈,水源豐富。新豐、連平、忠信諸水匯成新豐江,其東、北之境為河源之水源地,歷史沿革晉為南海郡龍川縣地。南朝齊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析龍川縣置河源縣,以“縣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而得名,
屬南海郡。隋先屬循州,后屬龍川郡,唐屬循州。南漢屬禎州,宋屬惠州。元屬惠州路,明初屬惠州府。清仍之,1912~1920年屬潮循道。1936年分屬廣東第四、第六行政督察區,1947年分屬廣東第五、第七行政督察區。1949年屬東江專區,1952年分屬粵東和粵北行政區。1956年改屬惠陽專區,1958年和平縣并入連平縣,連平、龍川、河源縣屬韶關專區,紫金縣屬汕頭專區。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由河源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廣東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學校背靠梧桐山,面向東江河,緊依東環路,風光旖旎,交通便利。學校占地面積1500畝,總建筑面積27.7萬平方米,校園內教學大樓、老隆師范紀念樓、學生公寓、師生飯堂、圖書館、實訓中心、學術交流中心、體育館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學生在校學生八千多,函授學生四千多,
3、惠州河源話是客家話還是白話?
這是惠州河源本地話是東江話,稱水源音。其實不是客家話,是廣東現存最古老語言,是春秋時期廣東傅縷古國國語,傅縷國土廣州東部至梅州汕尾核心范圍東江流域,趙佗收復廣東后設傅縷國為傅羅縣,傅縷已收羅入國土之意,三國時改博羅縣,傅縷國東部設龍川縣即河源地區,河源市區保存了完整的傅縷國語(本地東江話,水源音)因多數人本地人老人都不知道來歷,只知道是本地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