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的漢化像石便是南陽地區藝術門類中的典型。看了李玉剛的書法作品,讓我想起了范曾的書法風格,雖然李玉剛的書法比范曾的更加粗獷,但是不難看出李玉剛的書法帶有很多的個人風格和隨意性,我覺得這既是個人的風格,也是一種不足,南陽,在一些書法碑帖中經常出現的原因是;歷史上南陽的漢畫像石是漢文化的結晶,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合作的成果。
1、你覺得李玉剛的書法怎么樣?如何評價他的書法?
對于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我們共同討論!李玉剛,我們都比較熟悉了,因為李玉剛是一位少見的且如此成功的反串演員,他的成名之路很艱辛,一路走來全靠自己的點滴努力!李玉剛塑造的楊貴妃形象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他的妝容讓觀眾們驚艷,可以說,李玉剛是從一名默默無聞的草根走到今天的。
李玉剛用他的才華征服了觀眾,據說現在的李玉剛很注重修養,每天必然要進行的就是打坐讀書,那么,如此注重自己在傳統文化方面修養的李玉剛,他的書法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書法作品吧!這便是李玉剛的書法作品,查找了一些資料,李玉剛的書法作品還真是不少,且很多都是經過精心裝裱的,這足以體現李玉剛對于書法的重視。
看了李玉剛的書法作品,很難把他和舞臺上的形象結合起來,因為李玉剛的字很粗獷,特別是他的大字,不說書法水平如何,至少他的大字是很大氣磅礴的!看了李玉剛的書法作品,讓我想起了范曾的書法風格,雖然李玉剛的書法比范曾的更加粗獷,但是不難看出李玉剛的書法帶有很多的個人風格和隨意性,我覺得這既是個人的風格,也是一種不足!以上就是我對李玉剛書法的看法,那么,你對于李玉剛的書法有什么觀點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2、劉大衛的硬筆書法怎么樣?
劉大衛在90年代出版過不少硬筆書法字帖,多半是行書,字寫的很流暢灑脫,據說是從師于上海書法家沈鴻根(江鳥),這個沒有詳細考證,但從字跡來看,確實與沈鴻根的相近,我個人認為要學劉大衛還不如直接學沈鴻根,僅供參考,當然,現代人的書法作為初學或者只想把字寫好看,還是可取的,但如果要深入學習書法,還是要以古人為師,學習和臨摹古代經典碑帖。
3、南陽,為何在一些書法碑帖中經常出現?
南陽,在一些書法碑帖中經常出現的原因是;歷史上南陽的漢畫像石是漢文化的結晶,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交融,合作的成果,也是漢代造型語言的杰出代表。南陽有其政治,文化,經濟,地理位置的獨特地位,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自然會催生出很多有獨特風韻的藝術作品,南陽的漢化像石便是南陽地區藝術門類中的典型。
歷史向前的發展,往往是伴著后退的探古窮源,也是對南陽漢畫像石進行研究的出發點與核心所在的目的,漢畫像石寄托了漢代人升天成仙,生命永恒的愿望,其圖案更是一種有代表性的裝飾藝術。南陽漢像石的圖案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經過藝術加工,使其基本造型要素,構圖等適用裝飾審美原則,造就兼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風格于一身的南陽漢畫像石裝飾藝術,
4、有喜歡米芾書法的么?請交流一下學習心得?
米芾雖然狂放不羈,口無遮攔,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但其書法確實是高明,歷來有不少粉絲,當代寫米字最好的據說是曹寶麟。學米字,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1、臨摹互動,臨帖和摹帖各有效應,摹重在結體,臨重在筆意。在臨習的過程中,認識決定效率,選定一種字帖,我認為以實臨為最佳,每天可選數字作為日課,如果感覺不像的話,要反復摹寫。
經過一段時間的如此訓練,方可對米書的結體、使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2、重視集字。于右任先生有首詩:“朝寫石門銘,暮臨二十品,竟夜集為聯,不知淚濕枕,”在臨帖之余,可選一些詩詞之類的東西,逐頁翻帖,將這些字找出來臨寫、分析,再把它們移到宣紙上,在此期間,力求表達出自己對章法、墨法的一些想法,3、既要專一,又要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