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不是方言最多的,我就例舉一下,我居住的縣城(衢州龍游),龍游城里有龍游話,南鄉有南鄉話,靠東的有湖鎮方言,北面的有北鄉話,北鄉話中塔石一帶的,有塔石方言,橫山一帶的,有橫山方言,還有志棠方言,靠近諸葛、蘭溪旁邊的,他們的方言又不一樣,龍游還有許多個少數民族,他們的言語也不一樣,以沐塵為主,橫山這邊也少數民族,靠西邊的,說的話帶有衢州方言,還有移民過來,方言也不同,古代時所遷移的過來的,避難、逃難而來的,做生意到此來的(以前來經商,有一群群來,而定居,并發展一個村或幾個村的),他們都帶來了各自方言,其它不我的祖籍是江西廣豐的,很多人都說廣豐話,就拿衢州地區來舉例吧。
1、云貴川在上海的人多嗎?
作為上海人,我給您的回答如下:1.云南、貴州、四川在上海的人總量并不多,無法與排山倒海般的安徽人相提并論。2.云南、貴州、四川三大人群中,相對四川人在上海就業的比例高一些,3.云南、貴州、四川在上海的人群大部分都是打工的人群,以最普通最基層的服務業為主,比如餐飲業等。4.我個人感覺隨著每個城市的發展,貧富差異的減少,云南、貴州、四川也不差,沒必要一定要來上海打工賺錢,
2、總看到云貴川摩托大軍返鄉過年,為什么在江浙打工的皖贛豫的就很少騎摩托回鄉?
我家鄉廣西梧州,可以說是南方地區民工回鄉摩托車必經的樞紐之地,每到節前,會有數十萬的摩托大軍從我們這里經過,作為一個做了多年摩托回鄉服務站義工的我,也解答一下這個問題。上世紀九十年代及新世紀前幾年,梧州還是廣東往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方向的必經之地,不但摩托車大軍會從梧州過,連客運汽車也要從這里過,每到春運,一個晚上會有幾千輛裝滿回家民工的客車路過梧州。
本人曾有一年看到過廣東幾個企業的民工上萬人,集體包車回鄉,呵呵,那個場面啊,真讓人震撼,后來中國鐵路運力不斷提高,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的民工包車回家的現象才慢慢減少。但騎摩托車回鄉的廣西民工、云南、貴州部分的民工卻又多起來了,直至2010年前后,可以說達到了最高峰,最高峰時,一天會有超過十萬輛摩托車經過梧州,車隊有時會延綿數公里交警部門不得不分批分隊截停,分批分隊放行。
后來,粵、桂、云、貴等地高鐵、高速又相繼開通,這種現象才有所回緩,但騎摩托車回鄉的民工仍不少,主要是他們說到底還是掙辛苦錢的,花錢是能省則省,騎摩托車回家,比坐火車、高鐵省多了;其次騎摩托車回鄉,也方便在家時的出行,時逢佳節,走親訪友是少不了的,有輛車方便多了。所以,即使路上辛苦點,也會開車回鄉的,至于說為何皖贛豫等地的民工比較少騎摩托車回鄉,我想一是天氣問題,兩廣天氣畢竟比那邊暖和多,摩托車還能開。
其實,即便如此,也是十分危險的,每年梧州路段的義工服務站,都會遇到大批被凍僵的騎手,因寒冷和勞累,他們有時幾乎連手腳都動不了了所以,我們沿途會設幾十個服務站,不斷截停他們,讓他們緩一緩,喝口熱茶、吃口熱粥,補充補充能量再回家。二是交通習慣吧,皖贛豫等地過去鐵路就發達,人們出行習慣坐火車,也方便。而這邊火車運輸則少多了,春節一票難求,那么還有什么比開自己的車回家更好的方法呢?不過,現在可以告訴大家,近兩三年騎摩托車回家的民工開始減少了,
3、大家有沒有發現全國各地開著大大小小的超市,大部分是浙江麗水人?
我現居于麗水,但我不是麗水人,我說一下我所接觸的麗水本地朋友客戶同事的故事。麗水屬于浙江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但它基本都被山覆蓋,所以可利用地并不多,所以經濟一直在浙江省是倒數的,在當地的人要想謀生只能去外面尋出路,麗水人出去謀生的有三種方式:開超市,開賓館,要么組隊出國(大多數也是開餐館和開超市,自己親戚朋友報團)。
麗水人開超市全國各地都有,我記得麗水房產市場還沒爆火之前北上(比如浙北,上海,江蘇,甚至往上)開超市比較多,后來全國經濟大發展后,好多開超市的回來了,他們都說競爭太大,轉而把市場開發到了經濟相對不發達的云貴川,那里的比較多的大一點超市都是麗水人開的,當然小超市麗水人全國各地都在開,大市場么都開發到不咋發達的地區了。
4、浙江是不是全國方言最多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