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云這個人,當年是河南的文科狀元,考上北大后開始寫小說。劉知俠和劉震云有別于“南陽作家群”,都是豫北農(nóng)村地區(qū)走出的,兩個人都是“寫實主義”的著名作家,劉震云這個人,我原來感覺還是不錯的,很有點兒河南似的幽默感,但是自從跟馮小剛混在一起,人慢慢就被帶壞了。
1、劉知俠、劉震云都是河南籍作家,哪位名氣更大?為什么?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簡單介紹一下兩位作家的基本情況,然后客觀地做一個評價,首先說,中原大地是一個人才輩出的福地,因為具有濃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輻射和影響,河南從古至今文人墨客眾多,古代有杜甫、李商隱、李賀等,既有“詩圣“,又有”詩鬼”。現(xiàn)代有魏巍、二月河、張宇、張一弓等,劉知俠和劉震云有別于“南陽作家群”,都是豫北農(nóng)村地區(qū)走出的,兩個人都是“寫實主義”的著名作家。
其次,這是兩個不同時期成長的作家,劉知俠生于解放前夕,成長見證了新中國的解放,經(jīng)歷了日寇侵華的痛苦記憶。他一生給后人留下了400萬字的文學作品,其中風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鐵道游擊隊》至今不衰,那個時代出生的劉知俠有著濃濃的愛國情結(jié)和鐵路情結(jié),才造就了《鐵道游擊隊》的橫空出世。一生中他克勤克儉,艱苦樸素,他用稿費資助過別人,用稿費繳過3萬元黨費,而他自己卻連用過的火柴盒都舍不得丟棄,總是去買些零散的火柴棒裝進去繼續(xù)用,
劉知俠還做過許多有益社會的舉動,可以說生而有芳,死也留芳。而劉震云則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大躍進”時代,當過兵,也是恢復高考后的河南省文科狀元,不一樣的成長環(huán)境,讓劉震云的筆鋒對準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他的早起作品更多地側(cè)重關(guān)注人與生存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先后寫出了《官場》《一地雞毛》等具有深度哲理的作品,尤其是其借助影視傳播的力度,推出了《我叫劉躍進》《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引起了一定的轟動。
2、你覺得劉震云是什么樣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劉震云這個人,我原來感覺還是不錯的,很有點兒河南似的幽默感,但是自從跟馮小剛混在一起,人慢慢就被帶壞了。劉震云這個人,當年是河南的文科狀元,考上北大后開始寫小說,他的小說《新兵連》《塔鋪》《故鄉(xiāng)面和花朵》《故鄉(xiāng)相處流傳》《一地雞毛》《溫故1942》《一句頂一萬句》等等,寫的還是不錯的。
但是自從劉震云觸電之后,特別是跟馮小剛混在一起,就慢慢的變得愛錢了,劉震云嘗到了甜頭,觸電還是比寫小說掙錢快,他就成了馮小剛的御用編劇。《手機1》就是為馮小剛電影量身打造的,寫小說還是第二步的,當然掙錢沒有錯,但陷到錢眼里就有問題了。講真,電影圈兒掙錢快,但是圈里也烏七八糟,就說馮小剛拍攝《芳華》選角兒的事兒,就有很多不足為外人言的,
3、有人說河南近代沒有名人,是真是假,若不是,那有哪些名人?
有人說河南近代沒有名人,毫無疑問是假的,以前本號曾介紹過不少河南名人,這里再介紹幾位與讀者交流。王大華(1916—1976),河南省新縣人,1932年入黨,開國少將。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0師29團政治處宣傳隊分隊長,第31軍93師政治部宣傳隊指導員,四川省少共模范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紅9軍27師73團1營教導員、西路軍政治部青年股股長等職。
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征和西路軍征戰(zhàn),抗戰(zhàn)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東進縱隊第3團政治處副主任,冀南軍區(qū)第7旅19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冀南軍區(qū)第8軍分區(qū)政治部副主任等職。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晉冀豫軍區(qū)第10縱隊29旅政治部副主任,桐柏軍區(qū)第3軍分區(qū)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zhàn)軍58軍173師政治部主任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區(qū)海軍第一艦隊政委,海軍西營基地副政委,海軍炮兵學校政委,海軍導彈訓練基地政委等職。1961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1976年10月14日在錦西逝世,李士懷(1912—1981),河南省商城縣人,1930年5月入黨,開國少將,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29年冬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曾任鄂豫皖獨4師排長,紅28軍82師224團1營2連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政委,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