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歷看,先有城市后有的濱州市名,城市因河而興因路而興,與海沒有直接聯系。現在說濱州市區不沿海是不正確的,沾化縣已經改成沾化區,也算沿海了,也有了濱州港,就是有點遠,有就是,有的人選擇租房,一年一個城市也挺好,剛開始我就是這樣計劃的,在山東因為有威海、青島、煙臺、日照這幾座沿著海岸線建設的城市,濱海特色十分明顯,所以顯得濰坊的濱海沒有特色。
1、想去山東沿海城市發展養老,房價中等的三線城市有哪些?蓬萊和威海哪個比較好,謝謝?
蓬萊是縣級市,威海是地級市,硬件沒有可比性。威海純粹是因為地方小、人口少所以才排在三線,論實力,威海也是二線水準,既然是養老,至少要考慮醫療條件吧?住在縣級市就跟住在一個經濟發達點的縣城沒區別。而且住蓬萊應該是考慮海景房吧?配套本身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養老還真不是很好的選擇,住威海也看住在哪里,選擇主城區靠海邊的位置顯然要比住蓬萊好很多,當然購房成本也高一些。
2、山東省濰坊市屬于海濱城市嗎?為什么?
首先可以完全肯定的講,濰坊是海濱城市,因為濰坊轄區也是有海岸線存在的,只不過濰坊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距離海岸線比較遠,所以不熟悉濰坊的人很少知道濰坊也靠海,在山東因為有威海、青島、煙臺、日照這幾座沿著海岸線建設的城市,濱海特色十分明顯,所以顯得濰坊的濱海沒有特色。濰坊的海位于市區北部,屬于萊州灣的范圍,
不過在市中心根本看不到海,從傳統的市中心驅車前往沿海大概要50公里。這樣的距離雖然說是濱海城市,但卻非常尷尬,并且濰坊的海岸線也沒有煙臺、青島那么漂亮,當前海岸線的開發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外地游客如果去濰坊旅游,基本不會去濰坊的海邊,另外濰坊大部分處在平原地帶,尤其是北部直到沿海沒有丘陵的存在,不像東部的煙威青,丘陵與海洋直接交融,造就了沿岸天然深水良港,煙臺的市區山體眾多,青島的嶗山山脈也非常知名,而濰坊的港口沒有丘陵落差,更多需要人為向海洋延伸,所以濰坊港的規模噸位比較小。
不過,近些年濰坊也在努力打造北部新城,圍繞濱海特色在北部圈了非常大的面積,用來開發新城區,計劃建設總部經濟、健康產業、休閑娛樂等產業體系,而且也計劃引進多所高校入駐,打造濱海大學城,原先報道已經有二十多所高校計劃入駐,屆時北部城區建設完畢,濰坊就能真正成為濱海城市,不過估計還需很長時間。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3、想去山東沿海城市生活,可退休金不多,去哪里好,謝謝?
我是剛剛退休的東北人,前兩年就在龍口買了養老房。為什么要選擇這里呢?首先,很多東北人是山東遷移過去的,我父母都是山東人,我家的飲食習慣在這里能完全融合,都是吃的茄子豆角辣椒黃瓜西紅柿,相較于長江以南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綠葉菜,更熟悉一些,做起來也更得心應手,渤海的海鮮是冷水魚,生長周期長,比南海的更好吃。
尤其煙臺地區是著名的水果之鄉,煙臺的蘋果萊陽梨,一年當中水果不斷,是最新鮮剛摘下來自然熟的,口感當然更好,興致來了,還可以去農民的果園直接采摘。其次,龍口北面臨海,是難得不潮的海濱城市,對于久居內陸的東北人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衣服洗完甩干之后,兩三個小時就曬干了,不會有陰雨天一周都不干,無鞋可穿的苦惱。
而且,這里距離東北比較近,飛哈爾濱的機票通常四百多元就夠了,有時候就三百多元,還有,當地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有一次我從超市購物出來問路去哪里做公交車,大姐一直領我到站臺!都說好客山東,但轉了一圈,個人感覺這里的人更好一點,可能是小城的緣故。感覺大城市可能外來人口比較多有些冷漠,再有就是消費水準比較低,東北是老工業基地退休工資偏低,和你差不多也是2-3千,帶著不多的退休金來到小城鎮生活,更顯輕松舒適。
當然龍口也不說沒有缺點,那里配套設施不完善,園區居住人口少特別安靜,購物要走出去很遠,這點比較像國外,街上幾乎看不到人,購物得開車去。而且醫療看病不是很方便,這就局限了居住人口的年齡,超過八十就不敢在這里單獨居住了,怕萬一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當然如果經濟允許,也可以在煙臺養老,畢竟醫院比較多,交通也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