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縣自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其行政區劃一直隸屬濟南府,清雍正十二年改屬泰安州,次年泰安州升府,肥城屬泰安府。什么產業轉移、項目對接、道路建設規劃、鐵路建設的基本沒有,就是有好的項目,濟南只會發展和肥城相近的長清或者平陰,肥城的很多項目還是靠自己爭取或者泰安的支持,畢竟目前肥城是隸屬泰安的。
泰安肥城的房價在5000——10000不等,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小區,價格也是不同的!首先來看一下泰安市各區縣的房價情況:泰安市的整體房價均價在8000多,下轄的各區縣房價各有高低,位于泰安市區域內的房價價格較高,但下轄各縣的房價均價差別不是太大,寧陽縣房價相對較低,肥城和東平的房價都差不多在5000多點兒!肥城縣是山東省地級市泰安市下轄的一個縣,總人口在100萬人左右,是山東下轄的省直轄縣級市,泰安市代管。
肥城是我國百強縣,排名位于第四十二名,整體經濟水平向好,北部鄰近濟南,5000的均價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國內房價在近幾年各地都出現快速增長的現象!肥城的房價可以說是,一般的地方在5000左右,稍微好點的地段在6000左右,周邊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的在7000左右,中心地段在8000左右,有點兒不講究的部分樓盤房價在10000左右。
肥城房價之所以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一方面是肥城本身的經濟發展關系導致,在人口方面可以算得上是人口大縣了,供需關系緊張,需求量增加是導致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肥城是著名的安裝之鄉,外出務工人員數量很龐大,多大數十萬人,回鄉購房也是致使房價上漲的又一誘因!縣級市畢竟發展規模,城市人口容量都有所限制,目前的房價走高還是處于人口的紅利期。
2、肥城什么時候規劃成濟南?
肥城什么時候劃歸濟南?關于這個問題,答案似乎很明確:短期內肥城不可能劃歸濟南,關于肥城劃歸濟南的問題,其實就是行政區劃的問題。肥城縣自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其行政區劃一直隸屬濟南府,清雍正十二年改屬泰安州,次年泰安州升府,肥城屬泰安府,民國二年(1913年)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
1938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1945年2月,屬魯西(第二辦事處)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7年,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1939年10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初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后屬泰西專員公署,1942年10月,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冀魯豫第六專員公署。1949年9月,隸屬泰西專員公署,
1950年5月,肥城縣歸屬泰安專區。1958年10月劃歸聊城地區,1959年7月改屬濟南市。1961年5月,復歸泰安地區,1985年3月隸屬泰安市。1992年8月,撤銷肥城縣,改設肥城市(縣級),由省直轄、泰安市代管,自古以來肥城自有建置以來就和濟南府、濟南道、濟南市息息相關,不只是地理位置的相近,更多的是生活習俗的相近。
其實和濟南傳出“緋聞”的遠不止肥城一縣,這中間最出名的莫過于德州齊河縣,齊河和濟南的槐蔭區一河之隔,經濟發展和規劃高度依賴濟南,近幾年的濟南和齊河之間的互動甚是頻繁(濟齊城際公交、建邦大橋、泉城海洋極地世界和濟南北站等等等等),但是就齊河劃歸濟南的問題依舊是阻力不斷,短期內這種局面也是難以打破的,
還來說肥城,從上面我們可以得知明朝時期和清朝中期以前肥城縣一直隸屬濟南府,其后大部分時間隸屬泰安。尤其是自1990年肥城撤縣劃市后,不只是肥城包括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行政區劃基本都比較穩定了,最起碼近期內的行政規劃是沒有的,所以,目前來看肥城劃歸濟南的日期可以說是遙遙無期的。反觀全山東,自改革開放以來的行政區劃基本上沒有變動(萊蕪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
為什么是近期內肥城是不可能劃歸濟南的呢?首先就是行政規劃問題,為什么行政規劃?但看濟南近期和遠期的規劃,肥城頂多就是濟南的一個衛星小城,目的只是加強兩地的交往和聯系。什么產業轉移、項目對接、道路建設規劃、鐵路建設的基本沒有,就是有好的項目,濟南只會發展和肥城相近的長清或者平陰,肥城的很多項目還是靠自己爭取或者泰安的支持,畢竟目前肥城是隸屬泰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