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制禮作樂于洛陽,孔子問禮老子在洛陽,易。華夏文化從仰韶開始,到仰韶文化晚期,在廟底溝類型和大汶口文化的碰撞中(靈寶西坡遺址)發展出中原龍山文化(洛陽王灣三期),此后,中原龍山打敗長江流域文化代表石家河文化(禹伐三苗),形成華夏最早版圖,之后,王灣三期又融合造律臺和新砦類型誕生出華夏文明第一縷曙光-二里頭文化,從此華夏進入王朝時期。
1、山西,河北朋友說洛陽應該挖掘宣傳更早時期的周文化,大家怎么看?
一樣一樣來,夏商周,離現代人太遠,光那時候的字,現在就沒幾個人認識!漢魏古城太悠久,三國兵戈風云起。洛城悠悠數千載,魏晉風流傳至今,隋唐洛陽城,主要是太有特點,太奢華。重點突出,隋煬帝遷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唐高宗征高句麗,會見遣唐使,武則天一代女皇,應天門登基。天津橋李白酒樓,詩仙會杜甫,紫薇城七天建筑對應天上北斗七星。
2、為什么說洛陽是一座“文化圣城”?
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十三個朝代,九十七位帝王,1529年的帝都歲月,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都城,先后有100多位皇帝曾在這里指點江山,且不說洛陽建都史,即使在華夏文明的起源上,河洛大地也成就非凡。華夏文化從仰韶開始,到仰韶文化晚期,在廟底溝類型和大汶口文化的碰撞中(靈寶西坡遺址)發展出中原龍山文化(洛陽王灣三期),此后,中原龍山打敗長江流域文化代表石家河文化(禹伐三苗),形成華夏最早版圖,之后,王灣三期又融合造律臺和新砦類型誕生出華夏文明第一縷曙光-二里頭文化,從此華夏進入王朝時期,
3、洛陽有什么文化歷史?
洛陽地處天下不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噤喉。通匯南北東西,史歷九朝,古往今來名人走集,大家薈翠,中華文華大支脈,河洛文化始興盛處,人類文明發祥地,洛陽歷史悠久,文華繁盛,千頭萬緒,實難詳說。周公制禮作樂于洛陽,孔子問禮老子在洛陽,易:系辭“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太昊伏羲氏據其“畫八卦,走書契”。
4、西安和洛陽都在宣揚大唐盛世,為何沒有人宣傳大宋盛世呢?
唐朝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鼎盛的朝代,從長安的唐到洛陽的周,唐朝歷時289年,唐朝時疆域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貝加爾湖,是中國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是萬國來朝,在世界上是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與世界各國往來十分密切,至大唐后,外國人稱中國人為“唐人”。足以看出歷史上的唐朝在世界上的強大地位,
唐朝時,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并讓日本、南詔、新羅、渤海國等藩屬國學習唐朝的文化與制度,當時,唐朝的貞觀之治、永微之治、武周代唐,最終達到鼎盛,史稱開元盛世。縱觀唐朝時,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是比較發達,而在宋朝時,雖然商品經濟得到發展,但是由于重文輕軍事,導致軍力不足、作戰能力差,當金兵南下,無力抵御,紛紛奪路而逃。
在金兵攻下開封,北宋大量官民被金兵虜走,史稱“靖康之恥”,而建立的南宋,也是不停的逃亡,最終在杭州建都,史稱南宋。而主戰派的岳飛,精忠報國,卻以“莫須有”的罪名被秦檜殺害,令人嘆息不平,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唐朝是萬國來朝,而宋朝時國內國外矛盾激烈,致老百姓于戰火之中,在維護國家主權上軟弱無能,導致北宋滅亡,南宋南逃,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