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七月多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歷史上,鄭州不怕多雨,就怕干旱,中央氣象臺講得“七下八上”多雨,是鄭州的實情,震驚全國的2021年“7-20”水淹鄭州事件,究其原因有二,更感謝第一時間支援鄭州的兄弟省份,鄭州西有嵩山,南有小泰山、梅山,山地丘陵不怕水淹;北有黃河,東部多鹽堿地、黃沙崗,所以,鄭州北部、東部最怕水淹,年年盼“黃河安瀾”東部平安。
1、河南鄭州為什么7月這么多雨?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嗎?
鄭州“七月多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中原腹地,常年少雨多旱,歷史上,鄭州不怕多雨,就怕干旱。中央氣象臺講得“七下八上”多雨,是鄭州的實情,常常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也是常有暴風驟雨的時候。鄭州西有嵩山,南有小泰山、梅山,山地丘陵不怕水淹;北有黃河,東部多鹽堿地、黃沙崗,所以,鄭州北部、東部最怕水淹,年年盼“黃河安瀾”東部平安,
震驚全國的2021年“7-20”水淹鄭州事件,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自然現象:天氣預報有大暴雨,確實下得太猛太急,使得路成河可行船,波濤洶涌,涌入地鐵站內、淹沒地下隧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二是城市管理松懈,事前應對措施不力,出了問題反映太慢,市政處理應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差,以致造成人亡車毀財產損失重大災難。
2、鄭州這場大雨下在哪個城市,這個城市能頂住?
哪個城市都頂不住,一個小時200毫米,看起來好像沒什么。但是換算成立方米,就是150個西湖一小時內灌進了鄭州,而且還是下了整整兩天。不要說城市基礎建設,城市基礎建設的標準,是參照下雨上推標準的原理,不是抵抗千年一遇的洪水的,更何況我們河南還是時常干旱的區域。就好像讓江蘇基建時考慮防旱,陜西基建時考慮臺風一樣,這是不可能的,
再說回來排水系統,有人說為什么不引流排進黃河?黃河離鄭州城區只有12公里。問出這句話的人請回去回爐學習小學地理,黃河在河南是地上懸河,高于市區地面數米怎么排?就算排進去了會不會形成更嚴重的洪澇災害?花園口事件過去還不到一百年呢,暴雨停止一天,市區大部分道路的積水都已經排干,還能說排水系統很差?個別老城區確實排水管網老舊,這是每個城市都會有的情況吧。
但絕對不是造成這次洪災的原因,親身經歷,實在后怕,暴雨在十分鐘之內就匯流成河,天上下的好像不是雨,根本看不到雨的形態,那就是天漏了在往下灌,人站在戶外,很難站的住。但是我們河南人抗住了,路上到處都是互幫互助的人們,也到處都是沒有自私逃跑,反而撲向大水去救人的河南爺們兒!我們這些老弱婦殘也沒閑著,微信抖音轉發求援信息,自發組織志愿者救援隊,有錢的出物資,沒錢的出力,
短短24小時內,城市救援已經有序開展,有志愿者專門做引路人,代領外地救援組織去需要的地方。送食物飲水及藥品的志愿者,也都在有序進行,大部分小區恢復用電用水,信號恢復,微信幫忙找人更是高效準確,大家在轉發前都會確認信息真實以免浪費資源,這就是經常被地域黑的河南,我們河南人不喜歡辯解,更討厭嘴上功夫瞎比比,我們專注做事,毫無怨言。
就連地鐵上的人們,在生死關頭無一人失控,都在互相幫助等待救援,那些地域黑的人們,睜大你們的雙眼,看看我們河南人是如何做事的,在疫情的時候又是如何團結一致守住要塞,第一時間支援兄弟省份的!大災大難面前,有幾個抱頭鼠竄發國難財的。這些品質,那些只會翻動嘴唇敲打鍵盤的人,是無法理解的,更感謝第一時間支援鄭州的兄弟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