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河北方言雖然各地不同,但稍加聽辨,河北各地不同的方言卻都帶著一股河北味兒,并且都能聽懂,畢竟是官話方言。問問題的人不是要拿河北話與南方話做比較,而是想知道,形成河北各地不同方言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了河北一省卻有著不同的方言呢,按河北朋友們的解答,這有什么好奇怪的,南方一個省,甚至一個縣口音都有差異,相互不能聽辨,咱河北這點差異算什么。
1、你家那邊有幾種方言?
湖南邵陽地區這些地方,由于是山區,雪峰山一脈隔開,以前的經濟,交通都不發達的情況下,有些人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過大山,家里又沒有電,更別說電視機,收音機了,所以語言的也是封閉的,山外基本上一個鎮一種語言,相差不大,但是在很多產品的叫法上,發音上都有差別,基本上還屬于聽得懂的情況,但進了大山就不一樣了,那里就一個村一個方言了,村與村之間有些也是隔幾座山,有些一村就是一個族,里面有苗族,壯族等,山外的人進去基本是聽不懂的,他們山里人與山里人之間有些聽得懂,只是叫法不一樣,而有些村與村之間,也聽不懂。
2、河北省為什么有那么多方言?
河北之地理位置,北通大漠南接平厡,東通大海西通西域,交通發達經濟繁榮,這就造成四面八方的客人匯聚于此又形成自己的圈孑,在各自方言的融合下形成了多種語言和土語,自已的看法和想法。張家口市方言重多,壩上幾縣口音接近內蒙,壩下張宣萬全赤城口音也皆不同,陽原接近大同口音,蔚縣口音在張市地區是最特殊的一縣,和大同有相同又有不同,又不同于張宣涿鹿等地,外地人一般還很難聽懂,方音有些是古文言文句子,
3、河北哪里的方言最難懂?
河北話從難到易可以分為三個檔。第一檔,張家口和邯鄲,基本上外地人聽起來跟講外語一樣,不過聽習慣了也能聽懂了。第二檔,石家莊,邢臺,保定,這三個地方屬于說快了個別詞語聽不懂,但是如果說慢點基本上也沒啥問題。(其中保定不包括涿州,高碑店等幾個離北京特別近的縣)第三檔,承德,秦皇島,唐山,衡水,滄州,這五個城市基本上無壓力,就算用這幾種方言rap也能聽得懂。
4、為什么感覺河北方言五花八門的?
河北人的口音給外地人的印象是,河北這地方,靠近山東的說山東話,靠近東北的說東北話,靠近河南的說河南話,靠近北京的說北京,因此,你要說河北哪里的口音能代表河北省,真沒有。不過,雖然河北方言雖然各地不同,但稍加聽辨,河北各地不同的方言卻都帶著一股河北味兒,并且都能聽懂,畢竟是官話方言,河北方言屬于冀魯官話,亦名北方官話,是漢語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天津部分地區(除武清區及市區、塘沽、東郊、西郊、南郊部分外全部地區)、河南省北部、山東省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區、山西省廣靈縣和內蒙古寧城縣,使用人口約9000余萬。
大致可分為三個片:保唐片、石濟片、滄惠片,可再細分為十二個小片。小片中還存在著微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河北一省卻有著不同的方言呢?按河北朋友們的解答,這有什么好奇怪的,南方一個省,甚至一個縣口音都有差異,相互不能聽辨,咱河北這點差異算什么?其實,問問題的人不是要拿河北話與南方話做比較,而是想知道,形成河北各地不同方言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什么歷史因素?我想,河北各地不同口音的形成,必定與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最大的可能,應是來自西晉時期“五胡亂華”亂了燕趙地區原有的語言,據史料記載,西晉時期,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游牧部落聯盟進入中原,在百余年間,各游牧民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就有五胡十六國。史稱“五胡亂華”,而這一時期的前趙、后趙、前燕、后燕、北燕、南燕等政權都在河北境內。
五胡亂華不但破壞了中原的政權和經濟架構,也使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漢族產生文化經濟交往,在這百余年的時間里,各個不同民族的政權,在華北地區,你方唱罷我登場,把邊地的蠻音胡語帶到中原,這是燕趙地區上古雅言受到外來口音侵蝕的第一波次。宋代后,北方又被遼、金、元等游牧民族政權相繼統治,河北是首當其沖,這是河北語言第二波次受到外族口音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