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喜歡吃榨菜,那得源于上學的時候,宿舍都沒錢或者一起吃夜宵的時候,方便面是最佳的選擇,而榨菜就是最好的下飯搭檔,記得當時也沒有什么好的榨菜品牌,就是1塊錢一包的那種,1塊錢足有200g左右,全宿舍的兄弟們瓜分的對象,真是狼多肉少的節奏。
中國榨菜、歐洲酸菜和日本醬菜,被譽為國際三大名腌菜,以浙江為代表的浙式榨菜與川式榨菜齊名列為中國名榨菜之最,中國榨菜以其色香味俱佳、入口脆嫩而深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榨菜堪稱是中國人民創新智慧的最佳代表之一,把沒用的青菜頭變成了美食,青菜頭只有在涪陵地區才會長出來,其他地方都沒有。真正的榨菜必須用竹簽穿菜頭,在長江邊吹干,現在很多都是用鹽巴脫水,所以一點口感都沒有,
然后放入池子發酵,再放上各種作料,注意不要切絲,切絲本來就是為了小包裝才做的,榨菜本來就該是菜頭那樣的才好吃。用壇子密封好,放個一個月,甚至放在烏江江底發酵一年,開壇了之后就開吃,那是最香的。發酵之后的榨菜帶有微微的黑色,俗稱黑烏金,非常營養富含氨基酸,你說,現在市面上還有這樣的榨菜嗎?據我說知道,也就涪陵能夠堅持做風脫水的工藝,其他的魚泉榨菜,余姚榨菜都是鹽巴脫水,沒有味道了。
涪陵榨菜和浙江榨菜工藝都不一樣,涪陵榨菜是風干,口感脆,浙江榨菜是鹽漬,吃起來水垮垮的,烏江的香味又比其他牌子的更香,因為里面加了香料。究竟誰是中國榨菜之鄉,渝浙兩地爭斗10年后,以涪陵榨菜勝出落幕,昨日,涪陵區質監局局長周進國稱,國家質量標準委員會專家組日前審定通過涪陵榨菜的國家強制標準。渝浙十年爭菜頭小小青菜頭,引發長達10年的渝浙兩地之爭,
重慶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國內榨菜市場兩大品牌。1995年,中國農學會等部門聯手舉辦“開發、建設、宣傳”特產之鄉活動,涪式榨菜與浙式榨菜雙方,開始爭奪“中國榨菜之鄉”稱號。1998年,涪陵榨菜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申請商標注冊,并獲得商標注冊證,有效時間為2000年4月21日至2010年4月20日,涪陵榨菜成功取得享有原產地、原料、制造方法、質量、商品商標等保護權利。
憑借這張王牌,涪陵榨菜以高出市場20%的價格,占領了國內榨菜市場70%以上的份額,浙江余姚在2003年8月,借助申請原產地標志機會,再次挑起兩地關于榨菜原產地的爭奪。9月初,國家質監總局公告稱,浙江余姚榨菜向國家質監局提出原產地保護申請,并通過了形式審查和現場實地審查,開始為期3個月的公示,余姚的搶先出手,讓涪陵坐不住了。
2003年9月初,涪陵向國家質監總局提出原產地保護申請,獲得國家受理,并于當年11月赴重慶實地調查,據悉,盡管浙江方面表示余姚榨菜的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產鮮頭5億公斤,年加工產值達到10億元。但涪陵方面在異議書中稱,浙江氣候、土壤日益不適應榨菜原料的生長,其生產商經常到涪陵采購原料,保守估計一年下來至少有15萬噸渝產青菜頭流向浙江,
2、你們喜歡吃榨菜嗎?什么榨菜會比較好吃?
我是@申曉廚,專注于家人的一日三餐,合理搭配膳食,愛分享的美食愛好者,希望與更多的朋友交流,分享做菜心得,記得關注我哦。臺灣財經名嘴黃世聰在節目中說:“大陸人吃不起榨菜”,在直播中并將“涪陵”榨菜讀作“培陵”榨菜而意外走紅,這樣網友們差點笑掉大牙,而“涪陵”榨菜給黃世聰寄了兩包榨菜,給黃世聰蔑視大陸的言行妥妥的上了一課,而涪陵榨菜一度登上熱搜,
我為什么喜歡吃榨菜呢?我為什么喜歡吃榨菜,那得源于上學的時候,宿舍都沒錢或者一起吃夜宵的時候,方便面是最佳的選擇,而榨菜就是最好的下飯搭檔,記得當時也沒有什么好的榨菜品牌,就是1塊錢一包的那種,1塊錢足有200g左右,全宿舍的兄弟們瓜分的對象,真是狼多肉少的節奏。那時候喜歡上了榨菜,主要是救濟,現在不同了,家中常備有榨菜,飯點時不時吃上一口,也是很下飯的,解饞啊,有時也拿榨菜作為食材,可以制作成很豐富的美味,比如榨菜肉絲湯,榨菜炒肉絲等等,都是不錯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