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業底蘊很強大,張之洞開武漢工業先河以來,武漢就是中國工業化的橋頭堡,雖然不像很多沿海轟轟烈烈,但是確實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武漢人口1100萬,福州只有700多萬,人口基數的巨大差距注定了兩城的經濟數據懸殊,就像南京實際如此強大,但人口比武漢少,經濟規模也就小于對手。
1、武漢的經濟發展靠什么來支撐?
武漢不像其他的網紅城市。有國內名企和外資大牌企業,但是確有很多國內前三前五的企業,而且都是大體量功底扎實的企業,更為關鍵的是這些企業都能在武漢找到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舉個例子,烽火,大家可能面面相覷,啥,通訊行業只有華為中興,烽火是啥,但是烽火卻是通信行業的國家隊,在光纖通信和骨干網領域基本上是巨無霸的存在,烽火不是網紅但是確實能提供國家級別的通信全套解決方案。
一年也是幾百億級別的占通信市場四分之一份額的企業,再來一個,大橋局,很多人也是奇怪,啥大橋,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基本上是這個藍色星球最強大的造橋企業,開玩笑說,地球上修橋,外國搞不定來找中國,中國搞不定的來找大橋局。沒事,只要錢到位,地球上就沒有我們架設不了的橋,武漢工業底蘊很強大,張之洞開武漢工業先河以來,武漢就是中國工業化的橋頭堡,雖然不像很多沿海轟轟烈烈,但是確實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2、武漢和福州哪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更好?
雖然福州是福建綜合實力第一,但不論經濟實際還是綜合實力跟武漢都不是一個量級,福州是普通省會城市,武漢也是中國最早的直轄市和一線城市,現在則是副省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部絕對龍頭。從經濟和商業等級劃分,武漢目前是新一線,福州是二線,從這點來說已經高低立見,因為城市等級劃分本身要參考很多因素,結果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武漢區號三位數,福州四位數,武漢從最開始的資源整合及布局就已經領先于福州。福州雖然是藏富于民,但即使人均收入和存款也并不比武漢領先多少,屬于同一級別,不過福州的人口和城市規模和武漢則不在同一量級,這也是經濟層面輸給武漢的主要原因。武漢人口1100萬,福州只有700多萬,人口基數的巨大差距注定了兩城的經濟數據懸殊,就像南京實際如此強大,但人口比武漢少,經濟規模也就小于對手,
從區域定位來說,福州的地位有點尷尬,因為廈門在省內的吸引力無人出其右,不論人才還是招商引資,全都領先于福州。而工廠化經濟的泉州對于流水線務工者的吸引力則更強,所以福州不僅缺少自身優勢,而且房價全國前十,pk兄弟城市尚且拙荊見肘,對陣武漢自然全無勝算。武漢不僅是省內獨大,在整個中西部也是最具吸引力城市之一,去年招商引資規模據稱達到3萬億,規模數倍于福州,
3、作為英雄城,南昌為什么沒有隔壁長沙,武漢的經濟發達?
作為一個中部省會城市,南昌經濟為什么不如武漢、長沙?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可以說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第一,說說南昌的地理位置。有人形容它“不東不西”,處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城市群之間,但是又離誰都不算近,既沒有政策紅利,又沒有地理,第二,工業基礎薄弱。武漢和長沙改革開放前就是工業發達的大城市,而英雄城卻并沒有得到國家的眷顧,不管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都不出色,
而,改革開放又沒有抓住有利時機,發展壯大自己,工業還是一般般,沒有工業的支撐的,經濟怎么強的起來?第三,教育資源少。江西高校在中部五省中是最少的,人才儲備不夠,創新能力不夠,經濟發展緩慢,導致人才外流加快,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人才,怎么發展?第四,旅游服務業發展不力,江西旅游資源本來不錯,但是沒有利用好!號稱紅色城市,但南昌的紅色文化旅游在全國出名嗎?并不!靠近中部最大的淡水鄱陽湖,但是生態旅游也不怎樣!還有久負盛名的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變成了一個商場,別人去了直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