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人家吃飯喝酒,用的都是瓷器,這一次用的是玉碗;平時吧,喝的是二鍋頭,這次喝的是蘭陵美酒,懂不懂。有人認為是屠蘇酒,宋朝的向子諲是南宋的詞人,他在一首詞的序言中寫到,薌林退居之士年,戲集兩公詩,輒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書以遺靈照向子諲王安石和蘇軾的除夕詩都是千古絕唱,呂本中(字居仁)的詩用了王安石的蘇東坡的”故事“,寫出了“畫角聲中一歲除。
1、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是哪一首?
問題: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是哪一首?前言最好、第一往往存在爭議,所以說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是哪一首?老街也不知道哪一首最好,就分門別類的列舉幾首關于過年的詩。一、最廣為人知的一首雖然最好有爭議,不過我相信,不一定最好,但是一定最廣為人知的是王安石這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其中關于”屠蘇“有不少爭議,老街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一棵小草的發跡史,宋人早說過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到底是什么?2018-09-2600:40》。有人認為是屠蘇酒,宋朝的向子諲是南宋的詞人,他在一首詞的序言中寫到:荊公除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爭插新桃換舊符,
”東坡詩云:“老去怕看新歷日,退歸擬學舊桃符。”古今絕唱也,呂居仁詩有“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政用以為故事耳,薌林退居之士年,戲集兩公詩,輒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書以遺靈照向子諲說,王安石和蘇軾的除夕詩都是千古絕唱,呂本中(字居仁)的詩用了王安石的蘇東坡的”故事“,寫出了“畫角聲中一歲除。
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可見呂本中認為屠蘇是屠蘇酒,向子諲也是這樣認為的。有人認為是房子,明朝楊慎解釋到:“屠蘇本草名,畫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二、白居易和元稹互相唱和次韻的過年詩白居易過年時給元稹寄了一封信《除夜寄微之》: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元稹次韻回了一封信:《除夜酬樂天》引儺綏旆亂毿毿,戲罷人歸思不堪。虛漲火塵龜浦北,無由阿傘鳳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約,除夜情懷老共諳。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詩人開始喜歡次韻作詩,就是白居易和元稹開的頭。三、悲傷的過年詩《除夜》(唐·元稹)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
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冬除夜書情(唐·盧延讓)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人。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過年祭奠逝去的人不免悲傷,元稹詩是也,在外的游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盧延讓是也。四、熱鬧的過年詩唐朝詩人王建在《宮詞》中記錄皇宮中過年: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
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儺是古代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金吾是負責警衛與治安的武職官員,第二句畫褲朱衣四隊行很有儀式感,第三、第四句描繪了一幅熱鬧忙碌的除夜畫面。結束語在古代,除夕也是除夜,除夕一詞最早來自于晉周處《風土記》: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不過唐朝詩人大多以除夜為詩題,《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2、關于春節的詩句有哪些?你如何評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代王安石《元日》屠蘇,指屠蘇草泡的酒,古代風俗春節飲屠蘇酒,這兩句說:在鞭炮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春風把溫暖送入了屠蘇美酒。詩句藝術地概括了辭舊迎新、喜氣洋洋的場面,歷來傳誦不衰,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唐代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在這一年將盡的除夕之夜,萬家團聚,可我這離家萬里的游子還滯留在旅途之中。
詩句以悠遠的時間性與廣漠的空間感相對照,突出旅人孤單冷落的凄苦心情,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王安石《元日》曈曈(tóng),日出時逐漸明亮的樣子。桃符,一種繪有神象掛在門口辟邪的桃木板,兩句的意思是:初升的太陽遍照千家萬戶,人們除舊迎新,換上新的桃符,今常引用下句說明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不可抗拒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