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老百姓仍習慣稱之為封閉治療或者打封閉針。某某運動員賽前打封閉,堅持帶傷比賽,打封閉針的危害,主要來源于兩方面,這時候疑問來了,有些老人長期打封閉針后,出現關節畸形,面部浮腫等癥狀,不禁懷疑這種治療的弊端,也害怕成癮了,要一直打下去什么是封閉針。
1、打封閉危險嗎?
(2018年9月30日曾醫生有問必答)現在很多人都有關節疾病,特別是中老年人,經常會出現反復膝關節、腕關節、肩關節疼痛。出現關節疼痛時,都是靠吃止痛藥或者一些中醫理療治療,但也都是緩解,并不能徹底治愈,而且長期吃止痛藥,稍不注意還會有胃腸穿孔可能。近幾年,有些診所流行給一些老人打封閉針治療關節炎,初時效果明顯,但也不能徹底治愈,要每兩周或每個月注射一次,
這時候疑問來了,有些老人長期打封閉針后,出現關節畸形,面部浮腫等癥狀,不禁懷疑這種治療的弊端,也害怕成癮了,要一直打下去什么是封閉針?封閉針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我們所說的封閉針,就是往關節腔、腱鞘、筋膜、神經根等地方注射藥物,以達到快速緩解該處疼痛的效果。封閉針的主要成分是局麻藥和糖皮質激素,主要是(利多卡因、普魯卡因) (地塞米松、甲潑尼松龍、曲安奈德)等,
打封閉針有什么危害?打封閉針的危害,主要來源于兩方面:1)第一次封閉注射;2)長期大劑量藥物注射。包括以下幾點:①疼痛:對于初始打封閉針的患者,會出現局部疼痛加重,這是由于局部壓力高所導致,如果持續疼痛伴關節紅腫,不排除有關節腔內感染的可能,需要提高警惕,②過敏:有極少數人會對局麻藥或皮質激素過敏,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影響全身器官功能,如大汗淋漓、心慌、胸悶等癥狀。
一般注射后都需要觀察15-20分鐘,③感染:一些沒有資質的診所,外科無菌技術不過關,往關節腔等地方注射藥物時,把細菌帶入體內,引起局部紅腫熱痛,甚至化膿、壞疽等。④激素副作用:激素是好東西,但也不能濫用,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會引起向心性肥胖、無菌性關節炎、胃粘膜萎縮、抵抗力降低、骨質疏松等,還有可能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
封閉治療,給藥直接,副作用小,持續時間長,價格低廉,很容易被人接受,但如果長期、大劑量注射會出現較多副作用,臨床上一般只持續3-4次,每次間隔2周至一個月,甚至更長。有些人嘗到甜頭后,不再愿意忍受疼痛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長期封閉治療,會有習慣性或依賴性,但不會成癮,PS:在醫院做封閉治療是很安全很便宜的,千萬不要過多相信外面診所的所謂“封閉神藥”,價格昂貴,其實發揮作用的還是麻醉藥和激素,小心別被騙了。
2、關節疼打封閉針好不好?關節疼打封閉的利與弊?
關于封閉,一些體育新聞中常有:某某運動員賽前打封閉,堅持帶傷比賽,便知道封閉可以快速止痛。在關節疼痛的治療中,醫生也常建議封閉治療,但是我們也聽到過這種說法:封閉針治標不治本、副作用大、還有成癮性,那么,打封閉,到底救了關節還是害了關節?封閉針的起源“封閉療法”起源于前蘇聯和英國,距今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如今在專業領域中已不再使用這一詞匯,因為該詞含義比較籠統,已經不能準確、完整地表達出目前應用的疼痛注射治療方法,而是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具體分為痛點注射、病灶注射、神經阻滯等。
但我們老百姓仍習慣稱之為封閉治療或者打封閉針,關節疼打封閉,有什么作用?關節是比較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不管是長期勞作磨損(軟骨退行性改變),還是受到自身免疫系統攻擊(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會激活身體的免疫系統,引起無菌性炎癥,產生紅、腫、熱、痛以及功能障礙。而消除疼痛,主要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抑制無菌性炎癥,一種是阻斷疼痛信號向神經傳導的通道,
而封閉針將一定濃度和劑量的激素(強的松龍、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和麻藥(倍他米松、利多卡因等)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內。可同時起到以下兩種作用:激素類藥物能抑制免疫反應,驅散聚集在患處的炎性物質,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封閉針里的麻藥能阻斷向大腦傳遞疼痛信號的神經通道,快速緩解疼痛,打封閉,會不會害了關節?很多人認為“封閉針”治標不治本、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