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八索”和“九丘”,指的是“八卦”和“九州之志”,分別是河圖和洛書,九丘:有人指九洲,三墳五典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公十二年,鄭玄說,“三墳五典”就是“三皇”,因此三墳是黃三之書,五典是五帝之書,三墳五典指中國最古老的書,中國最早的書籍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三墳五典指中國最古老的書。三墳 五典這個詞最早見于左公十二年。楚靈王稱贊左氏倚相:“是好史,子善讀,能讀三墳和。”杜聿有注:“都是古書名。”《尚書·序》說:“伏羲神農黃帝之書,名為三墳”,也是一條大道。少昊、顓頊、高辛、唐堯和虞舜寫的書叫做“五典”。鄭玄說,“三墳 五典”就是“三皇”。因此三墳是黃三之書,五典是五帝之書。至于“八索”和“九丘”,指的是“八卦”和“九州之志”,分別是河圖和洛書。
2、 三墳 五典 八索 九丘都記錄了什么內容?中國最早的書籍有: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些書是昆侖文明消失后出現的第一批歷史記錄,古義是高地的意思。五典:描述了原始公社簡單的生活制度,佳能意味著真理、常識和原則。八索:有人參考小道消息,可能沒什么毛病。它是《易經》的原型,索在古代是粗繩的意思。古人有打結記錄的習慣,大概是在八索的基礎上產生的。這可能是一本占卜書,九丘:有人指九洲。其他的指的是被滅的九個國家,大概是被洪水摧毀的九個發達的石器文明。河圖,洛書:產生于上述書籍之后,他記錄了古代數學。中國人的流通觀念的存在,世界的神器,祖先的崇拜,關于伏羲、神農、黃帝的信息的膨脹,叫做“三墳”,可以解釋為一部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