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后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毫(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于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于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后再遷都于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
1、湯氏祖籍在河南什么地方?
因湯姓系承于商湯,故湯姓最早的發祥地應該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湯至紂王亡國,其國都先后有7次遷徙,即商湯時定都毫(今河南商丘縣北);至仲丁時,遷都于囂(今河南滎澤縣西南);河稟甲時,遷都于相(今河南安陽縣西);祖乙初時,遷都于耿(今山西河津縣南);后再遷都于邢(今河北邢縣);至盤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師縣西),改國號殷,稱為殷商;到武乙時,再遷都到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直到紂亡,
因此湯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國各地,但至秦漢之際,湯姓卻主要以古時的中山河范陽兩郡所轄之境為其繁衍中心。所以現在全國各地的湯姓人家,應該大多來自此地,漢文帝時,湯隆的玄孫湯得新自開封遷至晉陵(今江蘇常州),其子湯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有湯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在福建定居,
2、為什么現在西安還有好多祖籍是河南的?
我認為原因如下:一、歷史原因:眾所周知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河南發生大災害,大批河南人背井離鄉,拖家帶口從居住區逃難到陜西各地,留在西安的人不少,主要集中在西安市的東北角,火車站周邊,自強路、二馬路、解放路、西閘口一帶(就是現在正在修整的火車站北廣場)。二、繁衍生息,開枝散葉:大批河南人進入西安,在城墻下面挖洞棲身,也在鐵道邊搭建茅草棚子居住,
西安當時是大后方,沒有戰火之苦,生活相對穩定。牛大1942年孤身一人從河南許昌逃荒到西安,在小東門城墻根居住,平時做點小生意,買瓜子、糖人。混了幾年覺得西安不錯,環境也熟悉了,于是回老家娶了媳婦,帶來西安,還將自家弟弟牛二、牛三帶到西安。解放后牛大回河南給牛二、牛三分別領來媳婦,牛大來西安起早貪黑,掙了一點錢,買了一個小房子,媳婦來了,幫忙做飯,有了一兒一女。
沒過幾年媳婦死了,牛大又回河南娶回第二房媳婦,二房媳婦又給牛大生了六個兒子一個女兒,加起來,牛大就有七個兒子,兩個女兒,牛大一直沒有正式工作,啥掙錢就干啥,將七男兩女養大成人,都在西安成家立業,妥妥的西安市戶口。牛二來西安后借老大的錢,加上自己掙的錢買了一個汽車(嘎斯車),跑運輸,后來公私合營進入一家企業,干到退休,
牛二的河南媳婦,身體不好,生了兩兒一女,都是西安市民。牛三來西安當了幾年兵,退伍進了一家運輸公司當司機,運輸公司搬到漢中,后來又搬到銅川,牛三一家在銅川安家,牛三有三男三女,牛大以一己之力,帶來了整個家族。最早孤身一人,到兄弟三人,然后從老家娶媳婦,添人進口,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牛一代兄弟三人加媳婦六人,牛二代十八人加媳婦、女婿三十六人,牛三代人數眾多,牛四代數量也龐大。
3、聽說項羽是河南項城人,虞姬是河南虞城人,是這樣嗎?
謝謝邀請,公元前202年,垓下一役,項羽被圍困,虞姬毅然赴死。霸王別姬成為千古佳話,那么項羽和虞姬究竟為何方人士?世人為此爭論不休,01項羽是河南項城人?1)史記記載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如果是項羽,那么《史記·項羽本紀》的第一句話,便已經說明項羽是下相人,今江蘇宿遷市區人,2)楚國遷都公元前278年,秦軍攻入楚都郢城,楚頃襄王遷都于陳(今河南省淮陽縣);公元前241年,春申君黃歇合縱山東諸國,為秦軍所敗。
楚考烈王怕秦國報復,再次遷都至更東面的壽春,3)項地為楚國前線公元前225年,李信率軍攻打平輿(今河南平輿北),蒙恬率軍攻打寢丘(今安徽臨泉),大敗楚軍。李信接著乘勝攻克鄢郢,隨即率領部隊向西進軍,要與蒙恬在城父會師,如此說來,項地早就成為楚國前線,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項燕當時為楚國的大將,必然會將家屬提前安置到后方,也即史記中所提的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