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公務員編制30多個,事業編40來個。很多鄉鎮公務員辛苦一輩子,也沒實現副科實職,隨著鄉鎮公務員津貼補貼的調整完善,隨著交通網絡的快速發展,鄉鎮工作條件越來越好、會越來越得到改善,鄉鎮也會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下面說說我的鄉鎮公務員體驗,主要有六點。
1、鄉鎮街道公務員怎么樣?
網上全是鍵盤俠,你一問鄉鎮公務員就說不行、不好、很忙、白加黑、五加二、待遇低。全部都是不在鄉鎮的人在那意淫,其實要具體分析來看:一、忙的成果是什么。鄉鎮忙的都是年輕人和在黨政辦想進步的公務員還有副鎮長,這些比較忙的公務員,基本提副科都很快,問題也不大,二、在什么崗位。現在機構改革后,像陜西財政所、司法所、市場監督管理所,這些鄉鎮單位,歸縣局垂管,這些單位非常清閑,而且在鄉鎮上班,我覺得不比縣局差,因為有鄉鎮工作經驗,現在這趨勢就是想進步,必須有基層工作經歷,比如你在縣水利局,想當副局長,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縣局的副局長基本都是鄉鎮副鎮長、副書記上去的,局長都是鎮長、書記上去的,所以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鄉鎮呆個三年五載挺好的,對以后發展絕對有好處,
2、對于鄉鎮公務員,副科真的是天花板嗎?市直單位公務員起點如何?
只能說,鄉鎮副科是“一道坎”,不能硬性地稱其為“天花板”。在市直單位,想要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起點是副科實職,第一、先說鄉鎮。以普通的鄉鎮來說,是正科級規格,鄉鎮黨委書記、鎮長、人大主席是正科級,其他的副職人員,包括黨委副書記、黨委委員和副鎮長等,都是副科級實職。在體制內,副科實職貌似看著官不大,但如果放到鄉鎮這個地域范圍內,副科級實職算是有頭有臉的父母官了,
對于普通鄉鎮公務員來說,能夠晉升副科實職,意味著進入班子副職行列,具有一定的話語權,確實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有一定的難度。造成這一情況,主要是由于鄉鎮的正科級規格所限,內部還設置了“正股級、副股級”兩個并未被國家法定承認的干部級別,以便干部層級能夠更好地與實際管理現狀相適應,如果一名公務員自鄉鎮做起,一般要經歷副股級、正股級的歷練,方能晉升副科級實職。
從這個角度來看,副科實職對于某些人員來說,確實是“天花板”了,很多鄉鎮公務員辛苦一輩子,也沒實現副科實職。2019年6月新的職務職級并行以來,有些鄉鎮公務員有機會晉升四級、三級主任科員的職級,雖然職數有限制,但好歹有盼頭。目前有一個較好的背景形勢:大力提倡干部隊伍年輕化,從這次換屆來看,很多90后的正科級鄉鎮黨委書記、鎮長已經出現。
對于這些人員來說,“天花板”是什么根本無法預測,第二、再說市直。如果以普通的地級市為例,市直單位(部門)的規格是正處級規格,單位內設若干科室,屬于正科級規格。對于普通的市直機關公務員來說,想要今后在領導崗位成長,需要努力成為副科級實職,也就是內設科室的副職,地級市的市直機關公務員性價比較高,沒有鄉鎮和縣級的繁雜,比不上部委和省廳的綜合統籌,公認比較舒服。
3、在鄉鎮當公務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就是鄉鎮公務員出生,在鄉鎮工作過11年,當過黨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副主任,科員。下面說說我的鄉鎮公務員體驗,主要有六點,一、鄉鎮干活的人少。鄉鎮公務員編制30多個,事業編40來個,看上去人還不少,但是老的老、病的病,請假的請假,借調的借調,學習的學習,有的50多歲等著退休,還有的幾十年提拔不了過著佛系生活、干著佛系工作。
真正干活的人也就那么幾個,二、鄉鎮工作繁雜。縣里有50多個部門,而鄉鎮只有10來個部門,意味著,鄉鎮一個辦公室至少要對縣局5個局,還有一些縣直屬事業單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每條線都要穿好穿到位,確實很難,有的人要跨部門干活,只要領導有召喚,是他負責的要干,不是他負責的也要干。比如,當初我在黨政辦時,什么事情都要干,黨建的、農業的、扶貧的、經濟的,上山巡林、下村走訪、春耕秋收、安全穩定等,什么亂七八糟的都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