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也呼吁各國從捍衛和平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利益出發加強合作,即“求同存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肯定了各國情況、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即“存異”,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推動了會議的圓滿成功,4月19日,外交部長在全會上作了發言和補充發言,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
萬隆會議。1955年4月17日,由總理兼外長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萬隆,出席4月18日至24日舉行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4月19日,外交部長在全會上作了發言和補充發言,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萬隆會議是由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首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與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在萬隆召開,所以也叫萬隆會議。萬隆會議主要討論了維護和平、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共同抵抗美蘇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
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推動了會議的圓滿成功。“通”就是有一個共同的任務,就是擺脫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發展自己的任務。“不同”是指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不同。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肯定了各國情況、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即“存異”。另一方面也呼吁各國從捍衛和平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的共同利益出發加強合作,即“求同存異”。開創外交新局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