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曹營指三國時期的曹操陣營和曹氏政權;指的是當時歷史上衰落的漢朝或東漢時期的劉備政權(在曹營心在漢中有很多典故,所以韓指的是不同的人和事),三國志中與曹營心在漢的典故有關的人很多,在曹營心在漢指的是生活在曹操陣營中,但內心仍懷念忠于劉備(或漢朝)的人,后人把關羽稱為“在曹營心在漢”。
這是典故,不是原話。沒有下一句。《三國演義》里沒有“在曹營 心在漢”這種說法,而且不是指徐庶,而是關羽。關羽與劉備失散后,不得不投降曹操。曹操向關羽進貢。三日小宴,五日大宴,被侯封爵。然而關羽不為所動。最后,他掛上金印,不辭而別。五關斬六將,與劉備、張飛聚在一起。后人把關羽稱為“在曹營 心在漢”。這是一句通俗的話,在戲劇、曲藝中都能聽到,后來這句話常用來形容人在某地,卻思念異地親人。也常用來形容在對立的一方工作,卻向往另一方的人。徐庶是《三國演義》中足智多謀的人物,曾經做過劉備的軍師。曹操偽造徐母親的筆跡給徐庶寫信后,徐庶不得不離開劉備,回家見母親。臨行前,徐庶曾對劉備說:“就算曹操逼他,蜀國也絕不會制定計劃?!焙髞碛幸痪湫笳Z“許曹營——一言不發”,意思是一直保持沉默。
2、身在 曹營 心在漢是什么典故?being in曹營心在漢《三國演義》中的習語和典故,四大古典小說之一。典故曹營指三國時期的曹操陣營和曹氏政權;指的是當時歷史上衰落的漢朝或東漢時期的劉備政權(在曹營 心在漢中有很多典故,所以韓指的是不同的人和事),在曹營 心在漢指的是生活在曹操陣營中,但內心仍懷念忠于劉備(或漢朝)的人。比喻一個人的身體雖然在對面,但想著自己原來的那一面,不在自己的野心之地,不由自主的感覺,三國志中與曹營 心在漢的典故有關的人很多。其中,有三個最廣為人知的人物:關羽、徐庶和于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