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湖北人說“你服不服周”完全是一個誤導。無論是“不服周”還是“不服鄒”,都是湖北人表達不服氣,不甘心之意;“服了周/鄒”則是嘲諷,無奈之意,追根溯源,這句俗語是來自于湖北,如今湖北大部分地區仍然有這句俗語,九江本是港口城市,地區沿江一帶居民也大多是湖北移民,所以口語與江北(湖北沿江一帶)大抵相同,這也是情理之中。
1、一些湖北人為什么說:“你服不服周”?
雲漢鑫曰:所謂湖北人說“你服不服周”完全是一個誤導。首先,“你服不服周”中的“周”字就寫錯了,應該是“究”才對,關于這個字到底是用“周”還是用“究”,啟功先生就做過考證,確實是“究”而非“周”。我本人查閱了很多里俗文獻也是用“究”而非“周”!在湖北當地媒體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也是用的“究”而非“周”,
2、湖北人有一句俗語叫作“不服周”,與楚人自封為王有什么關系呢?
在九江也有這個俗語,但不是讀作“周”(zhou),而是讀作“鄒”(zou)。九江本是港口城市,地區沿江一帶居民也大多是湖北移民,所以口語與江北(湖北沿江一帶)大抵相同,這也是情理之中,“不服鄒”才是九江人口中的俗語,甚至在動氣之時也可以說成“老子還真的不服這個鄒類!”如此,這個“鄒”就是指代“動氣之事”之意;在“不認慫,不服輸”的時候說出來,頗有忿忿不平之意。
或者,對某人辦事不力,惹了麻煩,也會對他吐槽一句:“老子真是服了你的鄒!”——在這個語境之下,又成了嘲諷的意思,追根溯源,這句俗語是來自于湖北,如今湖北大部分地區仍然有這句俗語。由于湖北在古代是楚地,于是有人附會說本字當是“不服周”,源于“古時的楚人不服周天子”,所以才有了這句俗語,又甚至有人拿“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來證明楚人自古傲氣,但問題是,秦始皇表示躺槍啊,你們倒是來個“不服秦”讓我開開眼啊~或者,諧音梗也行啊!所以,無論是“不服周”還是“不服鄒”,都是湖北人表達不服氣,不甘心之意;“服了周/鄒”則是嘲諷,無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