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語言分類而言,河南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話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話,并且最好聽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鄉(xiāng)話。其中河南有三個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話有點差異,我老家平頂山,說著魯山東邊的方言,但在大學(xué)期間認識了很多開封的同學(xué),感覺他們的方言比較有意思,特別是開封方言無論是信陽、焦作、濟源、安陽的都能聽懂。
1、河南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話?
拋開語言分類而言,河南各個地方的方言都是河南話的一部分,也都能代表河南話,并且最好聽的方言肯定是自己的家鄉(xiāng)話。站在個人的角度,我認為開封話最能代表河南話,我老家平頂山,說著魯山東邊的方言,但在大學(xué)期間認識了很多開封的同學(xué),感覺他們的方言比較有意思,特別是開封方言無論是信陽、焦作、濟源、安陽的都能聽懂。
開封給我的感覺就是說話輕飄飄的,音調(diào)比較好聽,似有若無,那時候經(jīng)常聽室友講開封話,像“沒力兒、不孬、沒啥事兒”等等代表著濃濃的開封音。我們有時也開玩笑講,北宋時候皇上上朝會不會也說開封話,比如“今有啥事兒,這咋弄的啊”等等,總之,至于哪個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話,這個不會有統(tǒng)一的標準,方言本身就是最接近風土人情的文化,也多如星點。
2、河南有幾大方言?最難聽懂的是哪兒的方言?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說起河南話,我們會想起很多經(jīng)典的話語。例如一句有味道叫罵:咦,你個鱉孫,還有河南人都愛說的:中在河南話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別。河南省大部分地區(qū)都位于為中原官話區(qū),中原官話,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河南話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個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話有點差異,最難懂的,就是林州話了。林州、安陽、鶴壁這一豫北區(qū),就是上圖紅色區(qū)域,當?shù)氐姆窖裕軙x語影響,再加上這這一片比較封閉,著名的紅旗渠的故事,就是在這里,
就在這個區(qū)域,保留下來晉語的味道。舉個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話的神奇之處的,除了林州話,河南話中和中原官話有較大區(qū)別的,就是信陽話了。信陽地區(qū),因為受荊楚文化的影響,方言也有點湖北話的味道,信陽話不僅語速快,還h,f不分。對于大部分河南人來說,信陽話也是比較特殊的,更多河南歷史文化原創(chuàng)內(nèi)容,歡迎關(guān)注@歷史寶藏。
3、夏天來了,還記得小時候捉蟬的趣事嗎,你們那蟬用家鄉(xiāng)話怎么說?
剛從土里爬出來還沒蛻殼的叫爬叉,蛻了殼的叫肚咾(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個字),所以,沒蛻殼的又叫肚咾龜,因為爬叉都是晚上才從土里爬出來,所以叫摸爬叉,通常都帶著手電筒在樹干上照著尋找,就不細說了。說說如何捉肚咾吧,弄點小麥粉加水和成塊,再在水里洗成面筋,將面筋粘在長竹竿的頂端。站在樹下,看準樹上的肚咾,小心的將竹竿上的面筋貼近肚咾的翅膀,就可粘住,
小時候還經(jīng)常見到馬車,獲得馬尾毛很容易。將馬尾毛一端系在長竹竿頂端,另一端打一個比肚咾的頭部大一些的活結(jié),同樣小心的將竹竿頂端靠近肚咾,慢慢的將活結(jié)套在肚咾的頭部,向下收回竹竿,活結(jié)被收緊,同時驚動肚咾,不過,肚咾越掙扎套的越緊,上面兩種方法多少都有點技術(shù)含量,還有較粗暴點的方法,晚上,在樹下點燃一堆火,然后,晃動樹干,大樹就往樹上扔坷垃,肚咾受到驚嚇,就會飛起來并且向著火堆方向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