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魚排上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有魚獲,這要根據魚情調整目標魚。采用集約化養殖的方式,體長10厘米以上,經過8~9個月養殖,成活率75%~80%,平均體重0.5~0.7千克,畝產4000~5000千克,可以選擇養殖排,這里的條件差一些,小雜魚投喂前,需進行分揀,剔除帶硬棘的魚類,如黃顙魚等。
近岸釣目前基本沒有可以有磯釣收獲地方了。愛好海釣的可以去東升村的魚排試試,可以在漁人碼頭坐交通艇去魚排,船長可以推薦你魚排的。但魚排上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有魚獲,這要根據魚情調整目標魚,不同的魚種是不同的釣法。其次可以選擇養殖排,這里的條件差一些,漁人碼頭附近的漁具店都可以給你提供魚情信息和推薦魚排的。
黑魚人工繁殖1、親魚選擇: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魚的繁殖季節,應選擇成熟、健壯的雌雄性黑魚以1∶1的比例做為親魚,雌雄分辨的方法是,雌性黑魚腹部膨大且松軟,呈黑白色,卵巢輪廓明顯,中央出現凹溝,生殖孔外突,呈粉紅色;雄性黑魚體色呈紫紅色,背鰭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齊的透明白色小圓斑,腹部發暗,生殖孔稍有擴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紅色。
催產前將雌雄魚分別放入網箱中靜養一天,不要投喂飼料,這樣更有利于產卵,2、親魚催產:雌魚分兩次注射,第一針為全劑量的1/3,相隔18~26小時,剩余劑量一次注入,雄魚劑量為雌魚一半,在雌魚第二針時注入。魚體大多采用胸腔注射,與魚體呈45°注射,進針的深度約為1厘米,常用的激素種類有鯉、鯽腦垂體,劑量為雌魚4~8個/千克,雄性減半;或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魚為16000~24000國際單位/千克,雄魚減半,
3、魚卵孵化①人工模擬自然環境孵化:注射催產劑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讓其自然產卵、受精、孵化。魚苗孵出后,利用黑魚的護仔習性讓其自由照管,此方法省工、省時,缺點是魚苗成活率低,生長發育不一致。②人工網箱孵化:注射催產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4~6米2網箱產卵、受精,后將親魚撈出,放入大塘,將魚卵投放40目網箱中,每箱投放1萬粒受精卵,采用微流水方式孵化,孵化率高低取決于受精率和水質。
22~27℃,需32~48小時,經常檢查,及時去除未受精卵,4、苗種培育:出膜至2厘米以前,應放入用40目網布制成的1米×0.5米×0.5米規格的網箱飼養,密度2000尾/米2,出膜4~5天后,投喂輪蟲或枝角類、橈足類等,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隔4小時一次,持續3~4天;以后投喂數量增加,次數減少,逐步過渡到1天2次。
當黑魚苗達到2厘米時,換入8~16目的夏花網布制成的網箱,面積10~15米2,長方形為好,密度500~600尾/米5、投喂餌料:餌料以浮游動物為主,4~5厘米時,投喂魚肉泥加浮游動物,為防止污物和絲狀藻類堵住網眼,每天刷洗一次,一周換箱一次,并將網箱徹底消毒。黑魚飼養技術1、池塘建造:選擇東西走向、長方形池塘,池塘底部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進排水需設防逃設施,在養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畝徹底消毒,
2、魚種放養:魚種下塘前,要用3%~5%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再放入池內,體長10~14厘米的魚種,放養密度為9000~10000尾/畝,16~20厘米的魚種,放養密度為8000尾/畝。3、日常管理:注意觀察黑魚攝食、活動、發病動向和環境變化,春季每星期換池水4/5,高溫季節3天一小換,7天一大換,進排水接防逃網,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為好,
對于排出的污水,應進行必要的污水處理。4、飼料投喂:喂養黑魚的飼料,有人工配合飼料、淡水或海水的小雜魚、畜禽屠宰后的下腳料,小雜魚投喂前,需進行分揀,剔除帶硬棘的魚類,如黃顙魚等,投喂前,用拍擊為信號,將遠處的魚集中到餌料臺附近,減少飼料的浪費,初期投喂量為體重的10%,后可適當減為體重的5%左右,應該一勺一勺投喂,這樣飼料的浪費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