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是一個典型的低收入、高消費、高房價的城市。青島是一座開放性包容性比較強的城市,在青島的外籍人士數量僅次于上海和廣州,位居全國第三,青島是山東省的經濟中心,是一座繁華的國際性港口城市,擁有一批高知名度的企業,比如海爾、海信、青島啤酒、澳柯瑪、英派斯、雙星等。
1、青島好嗎?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峰會城市、GDP萬億之城、帆船之都、影視之都再過3個多月,中國的改革開放即將迎來40歲的生日,而青島這座海邊城市,追逐著改革開放的“浪花”,一路前行,如今身背多個耀眼的光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上合青島峰會之后,全球矚目的青島,被一次又一次放到媒體(包括自媒體)的聚光燈之下,可謂“眾聲喧嘩”。
青島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未來又將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在上合青島峰會之后,青島在給市民的感謝信中也指出,青島邁入了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行列,無論是國際大都市,還是世界城市。背后起決定性的是實力與底蘊,作為品牌之都,青島多個品牌早早走出了國門,享譽世界。在城市發展的腳步中,僅近10年來,從奧帆賽,到G20民間社會會議,再到今年的上合青島峰會,青島一步一個腳印,從世界舞臺走到世界前臺,
以上合青島峰會為例,是上合擴員后首次召開的峰會,來自12個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10個國際組織或機構的負責人齊聚青島,注冊外賓超過2000人,中外記者約3000人。如此的級別與規模,對城市影響力的提升作用不可估量,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名頭并不是說來就來,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僅靠“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顏值能換來的,
再來看青島的經濟。2016年時GDP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成為中國第12個GDP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城市,中國北方之前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只有北京和天津這兩個直轄市,青島追隨京津晉身“萬億俱樂部”,名列北方第三。2017年時,青島繼續帶來驚喜,GDP突破1.1萬億,如果把這一成就放到改革開放40年的語境之下,則更為驚人:由1978年的38.43億元到2017年的11037.28億元,增長286倍。
7月底,青島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GDP數據:總量接近6000億大關,為5985.43億元,在全省高居第一;同比去年增長了910.35億元,增量居全省第一位;名義增速高達17.94%,表現非常出色,所以說,人均國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國家,第一產業勞動力在全國勞動力中所占的比重小,而第二、三產業中勞動力所占的比重相對越大。
在青島,月薪13000元,每年13個月的工資,屬于高收入,青島是山東省的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有一千多萬人口,從經濟發展來看,青島一直力壓省會城市濟南,位列全省第一,居民生活也比較富裕。2021年全市GDP達到12400億元,財政總收入3843億元,均列全省第一名,從政府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青島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6元,其中城鎮居民55905元,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年均工資106011元,月均8000多元。
另外,2021年上半年青島市多家企業的招聘信息來看,平均月薪達到了83245元,如果月薪13000元,每年發13個月的工資,相當于月收入14000元,高出平均工資60%,應該是高收入階層。青島市是一個旅游度假城市,是標準的新一線城市,消費水平較高,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5936元,房價也比較高,在市區一般達到每平方米20000元左右,如果有房貸,月收入達到14000元,也能輕松應付,
3、青島算是幾線城市?
這么說吧,我上海人來青島10年了。青島土著第一理解錯誤的市區的感念,覺得市區只有市南市北原來的四方和嶗山勉強算,青島土著理解的市區將來只能稱之為老市區,市區面積和概念將來肯定越來越擴大,另外一個重點是覺得房價貴,收入低,這個概念也有問題,青島房價高嗎?均價應該2萬多吧,城市發展有自然規律,指望房價還不如指望自己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