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省、地市、縣三級政區之間有重名的情況,但數量很少。歷史上重名重姓的名人并不少,古代的趙括、韓信、馬忠、劉武、王匡、李密、李綱、李績、于成龍等都是重名重姓,現代人與古代人重名重姓的也很多,李元(1917—2011),湖南省平江縣人,開國少將。
1、中國重名的地名有多少?
對于這個問題,地理答啦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回答:一、縣級以上政區(不含市轄區),同一級政區之間沒有重名的現象。具體來說,就是省區與省區之間、地市盟州與地市盟州之間、縣市旗與縣市旗是沒有重名現象的,即使以前有,后來也進行了調整,目的是為了避免混淆不同的地點和政區,避免人民生活和行政管理上不便,有個特殊的例子是江西省的東鄉縣與甘肅省的東鄉族自治縣,雖然都是叫“東鄉”,但嚴格來說并不重名。
二、省、地市、縣三級政區之間有重名的情況,但數量很少,例如吉林省與吉林市,河南省與青海省河南縣,海南省與青海省海南州。三、設區市的市轄區之間重名的很多,例如臨沂市河東區與天津市河東區,長春市朝陽區與北京市朝陽區等等,四、鄉鎮一級政區及以下的村,重名的現象非常多,比如山東省就有好幾個叫玉皇廟、興隆、李家、胡集、清涼店的地方。
2、歷史上重名重姓的名人有哪些?有哪些事跡?
歷史上重名重姓的名人并不少,古代的趙括、韓信、馬忠、劉武、王匡、李密、李綱、李績、于成龍等都是重名重姓,現代人與古代人重名重姓的也很多,今天重點介紹幾個。羅斌(1915—1994),江西省永新縣龍源口鎮白口村人,開國少將,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6軍團第17師50團連長,晉綏軍區第6軍分區19支隊政委,第5軍分區司令員,華北軍區第23師師長等職。
參加過長征、抗戰和解放戰爭,為中國革命勝利做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解放軍空軍師政委,志愿軍空軍師政委,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政治部副主任,海軍后勤部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羅斌(1914—1967),福建省武平縣湘店鄉店下村人,開國少將。革命戰爭時期,曾任贛南南雄南山游擊隊政委、游擊隊隊長,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第第一營副營長、營政委,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軍法處主任,新四軍第1師第2旅政治部保衛科科長,新四軍第1師教導團政治處主任,蘇浙軍區政治部保衛科科長,任華中軍區兼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華中軍區前方指揮所政治部保衛部副部長,福建軍區第二軍分區副政委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部隊后勤部副政委,武警部隊后勤部副政委等職。1962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李元(1894—1979),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天河鎮白泥村人,開國少將。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一軍團1師供給處會計股股長,八路軍115師供給部會計科科長、出納科科長,濱海軍區后勤部副部長,華東軍區供給部副部長,山東軍區后勤部副部長等職,
參加過蘇區歷次反“圍剿”作和長征;參加過平型關戰役和反“掃蕩”作戰;參加過濟南、淮海等戰役的戰勤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山東軍區后勤部第一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李元(1917—2011),湖南省平江縣人,開國少將,革命戰爭時期,曾任湘鄂贛游擊支隊第1大隊排長,新四軍第1支隊1團營長,新四軍第7師政治部教育科科長,新四軍第2師6旅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蘇北軍區第5軍分區副參謀長,華中野戰軍第12縱隊副參謀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南京軍區后勤部副部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解放軍總后勤部參謀長,總后勤部副部長等職,1964年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李道之(1912—2006),江西省吉水縣人,開國少將,曾任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李道之(1916—1983),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人,開國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