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為23房子孫所取派語分別是。朱元璋的先祖也居住在微山湖西部豐縣沛縣一帶,從北方南遷,也應該在那個年代,在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這一片大區域,現在甚至還可以依據這個世系表驗證某一朱姓人是否朱元璋的后代,眾所周知,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古中國的來源地在哪里呢。
1、朱元璋的老家在哪里?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安徽省鳳陽縣(元朝叫濠州),祖籍江蘇沛縣城南朱莊,始祖朱期昌1148年北宋南渡遷江寧府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至第七世朱初一(朱元璋祖父)遷江蘇盱眙第八世朱世珍(朱元璋父親)遷安徽鐘離(今鳳陽縣大廟鎮)。朱元璋小名“重八”,至朱元璋確是第九代了(如常遇春父常六六,祖父常重五,曾祖父常四三,高祖父常三一,
安徽懷遠常氏1157年北宋南渡自南陽鎮《山東微山湖北南陽湖中一島嶼,應屬滕縣。》遷懷,至常遇春是第七世,)。朱元璋的先祖也居住在微山湖西部豐縣沛縣一帶,從北方南遷,也應該在那個年代,鳳陽明皇陵所以說,宋室南渡確實是一次人口大遷徙!朱元璋釆取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云集了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一批淮西猛將,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朱升等一干文臣,確定“先滅陳友諒,后滅張士誠”的戰略方針,掃清江南群雄后,于1367年10月,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余人北伐中原,席卷大都(北京),直搗元上都開平,于1368年在應天府(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
2、朱元璋的后代到了哪些地方,都怎么樣?
可能因為是本家,我對老朱家朱明皇朝比較較勁,特別感興趣,來開講道道我們老朱家的人去哪里了?在“制度”決定之下,皇族們展開了激烈的生殖競賽。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100萬人之多,作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皇族確實是“最幸福”的群體。但李自成兵鋒所至,朱姓王爺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狂歡宴席,原來不是免費的朱元璋的兒子的下場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匯報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鐘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紀錄,截至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這確實也是明代中葉以來許多王府遇到的難題,慶成王的兒子們也大多繼承了父親出眾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長子的兒女總量后來也達到了70人。慶成王在兒女數創紀錄的同時,孫子輩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63人,曾孫輩更多達510人,就是說他的直系后代這一年已達767人,再加上眾多的妻妾女眷,整個慶成王府中,“正牌主子”就1000多人。
慶成王肯定無法認全記清所有家庭成員,除非給兒孫妻妾們編號統計,否則很難想像他如何管理這個龐大的王府。慶成王一府的人口增長,僅僅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個縮影,朱元璋建國之初,分封子孫于各地,“初封親郡王、將軍才四十九位”。這些王爺好比種子,一二百年過去后,在各地繁衍出的數量十分驚人:山西一省,洪武年間只有一位晉王,到了嘉靖年間,有封爵的皇室后代已增長到1851位,
洪武年間河南本來也只有一位周王,到了萬歷年間,已有了5000多個皇族后代據明末徐光啟的粗略推算,明宗室人數每30年左右即增加一倍。而當代人口史學者推算的結果是,明代皇族人口增長率是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的10倍,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多。人口如此急遽膨脹,是由于背后強大的制度驅動,
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他對百姓、對大臣、對故交、對妻妾,都冷血無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孫面前,他卻滿面慈祥,溫柔體貼得無以復加,為了確保子孫們生活幸福,他絞盡了腦汁,朱元璋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給自己兒孫們制定的俸祿標準卻唯恐不厚: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