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幾年知了猴的數量大減,夏至過后都很少聽到知了的叫聲,知了猴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記得前幾年知了猴是論斤收的,后來價格漲了變成論個收的,慢慢的兩毛一個,五毛一個,一塊一個,直到漲到現在1.5元一個,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環境的變化,農村樹木陸續的減少,適宜知了猴生長的榆樹,楊樹,近幾年都換成了風景樹或者比較矮小的景觀樹種,知了猴沒有了生存空間,數量也相應的大幅減少。
1、你們那里有吃知了的嗎?在我們這7毛錢一個知了?
謝邀!樂意回答這個問題,在我的鄉下,小時就見到吃知了,那不是做成美食,而是捉到手生食,為什么呢?聽老人說,知了叫聲很美,生吞它可以讓你的聲音更美,于是,一些人只要見著就毫不猶豫地抓到塞進嘴里,一口涼水就吞到肚子里了。至于是否有效無從考證,在我們那兒,男男女女一上山凡是砍柴、割草、打豬草、伐木等做農活都喜歡唱山歌,有時迷到放下手中的活,甚至忘記回家,旁聽者也夠享受的。
2、還記得小時候捉知了的情景嗎?抓到的知了是怎樣做成美食的?
謝謝邀請,我是老小孩了,夏天的故事太多了,有講不完的故事。今天邀請我回答夏天的問題太多了,我以前也回答了不少問題了;今天就以你的問題作答吧,讓我們共同分享一下六七十年代老小孩們是如何過夏天和抓知了猴又如何美餐的吧,說實話,那時候的夏天比現在要好的多;那里好?空氣好,農村自然景地好;因為,那時候農村都保存著自然條件環境,象村里溝、樹、小河都很清氣干凈,而且每到夏季,象我們村家前家西都是溝河,也是人們乘涼的好去處,因農村無電,所有的納涼條件,都靠溝里的樹和水來支配了。
溝里長滿了楊樹\\柳樹,榆、槐、燕子樹,這些樹就是知了猴的產卵地,據說知了猴產卵三年才出;可是每年都出不少,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那時很少打農藥,每到夏天吃過晚飯,大人小孩都出來找知了猴;一般大人無奈心,那時也不把它們當好東西對待。我們找節了猴,是從窩里挖出,可有意思了,只要你在樹底下看地上土動,保準就是,
找多了拿家里放吃飯桌上,用碗扣上,第二天早上全脫了殼,(叫金蟬脫殼就是這個意思。)母親就向油鍋一炸,非常好吃,這叫吃蟬,另一種吃法就是下火直接燒,外糊里嫩,好吃極了。現在叫美味,那時還管它叫什么?吃著香就行了,現在想想,心里總想著那個味道。現在買回來的都讓水泡了,一點也不好吃了;唉,也可能換了口感了吧?不得而知了,
3、又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今年知了猴的行情如何?價格貴不貴?
夏至過,知了叫!轉眼就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記得小時候樹上的知了猴特別多,一個人一晚上就能逮到一大兜,不過那個時候的知了猴可不值錢,很少見到有人去買,就連吃也不太喜歡吃。因為知了猴數量比較大大,根本就不稀罕,加上做知了猴必須用油炸才好吃,那個時候物資匱乏,油比肉貴,誰舍得用油去炸知了猴吃啊,除非孩子們眼饞了,會裹上面汁下油鍋炸,榨過的油也不會浪費,平時做飯也會繼續用掉,
哪像現在知了猴都是論個算的。目前我們當地的知了猴已經開始上市,餐館,飯店,燒烤夜市攤上已經開始售賣,價格從兩元到五元一個價格不等。由于近幾年知了猴的數量大減,夏至過后都很少聽到知了的叫聲,知了猴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記得前幾年知了猴是論斤收的,后來價格漲了變成論個收的,慢慢的兩毛一個,五毛一個,一塊一個,直到漲到現在1.5元一個。
就這價格目前也是供不應求,在農村很難收到的,一方面是因為生活環境的變化,農村樹木陸續的減少,適宜知了猴生長的榆樹,楊樹,近幾年都換成了風景樹或者比較矮小的景觀樹種,知了猴沒有了生存空間,數量也相應的大幅減少。另一方面,這幾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條件高了,對食物的要求也高了起來。知了猴作為夏季的野味美食,這兩年可以說是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有著市場供不應求的跡象,
雖然近幾年已經有了人工養殖,但是由于知了猴養殖周期較長,加上養殖技術較高。目前貌似大規模養殖的并不多見,另外就是知了猴屬于季節性產品,生意再火也不過夏天那幾個月,過了消費旺季,很少有人會再去消費,銷售周期比較短,也是目前制約知了猴養殖的一個原因。所以我認為知了猴的價格未來也會越來越高,畢竟產的少了,消費人群卻在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