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論》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于是公孫龍子就開始他的論證–白馬非馬,最后它說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騎著他的白馬進城去了白馬非馬是什么意思,白馬非馬是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惚弄士兵的話,應該這樣說,白馬不等于馬,白馬是馬。
白馬非馬是一個著名的邏輯問題,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白馬論》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戰國時一城有令馬匹不得出城。有一天,趙國平原君的食客公孫龍帶著一匹白馬正要出城。守門的士兵對他說:「馬匹一概不得出城。」公孫龍心生一計,企圖歪曲白馬是馬的事實,希望說服士兵。公孫龍說:「白馬并不是馬。因為白馬有兩個特徵,一是白色的,二是具有馬的外形,但馬只有一個特徵,就是具有馬的外形。具有兩個特徵的白馬怎會是只具有一個特徵的馬呢?所以白馬根本就不是馬。」愚魯的士兵因無法應對,唯有放行。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惚弄士兵的話,應該這樣說,白馬不等于馬,白馬是馬。馬包含白馬
2、《白馬非馬》的典故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其意義與給我們的教訓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決不能像公孫龍那樣主觀任意地割裂事物的聯系,抓住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否認另一個方面。否則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危害是極大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孫龍子有許多有趣的詭論,其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白馬非馬論了。相傳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天公孫龍子騎著一匹白馬要進城,該城門的看守官說,依照規定馬不可以進城,于是公孫龍子就開始他的論證–白馬非馬,最后它說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騎著他的白馬進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