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的人是埋人的,有錢的人是埋錢的”。題主的問題是河南農村有什么喪葬習俗,其實就算是在河南,南北習俗也不一樣,比如駐馬店那邊流行停靈三到五天,而安陽這邊就流行停靈七天,黑嫂本人對于農村喪葬習俗有很大興趣,加上生活在農村,對這方面刻意做了了解。
1、在農村,如果老人去世,大概會花多少錢?
跟據現在的情況下,在我們這里需要一萬五千元左右,本人提倡厚養薄葬,但非要開支的必須花錢,去火葬場需要一千元左右,揍墳六千元左右,吃喝交待客人需按喪主的人情世事桌數而定,多數去飯店四至五百元一桌,煙酒不包括在內,十桌菜在六千元左右,紙草花圈一千元左右,其他開支一千元左右,各地風俗習慣不一樣,不能一刀切,要按本地習俗大面上行得下去就行,千萬不要攀比,盡量少花錢,老人活著的意愿是兒女的孝敬,不是死去的香紙和淚水。
2、現在農村辦一場葬禮需要多少錢?
事由主辦,沒有什么統一的標準,老規矩也管不了新事新辦,鄰居明哥埋他的二兒子,只軋了20斤面條。鄰居天才大伯,埋他的父親,幫忙的人都回自己家吃飯,有的人為了躲避火葬,黑夜里偷著就埋了。沒有錢的人,節省了還想節省,省錢了還想省錢,“沒錢的人是埋人的,有錢的人是埋錢的”。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只要國家允許,沒有辦不到的。
3、河南農村有什么喪葬習俗?
我是黑嫂,我來回答,我國地方太大了,所謂十里改規矩,說的就是各地風俗各不相同。喪葬習俗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小的細節上又各有不同,葬在什么地方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有天葬、土葬、海葬等等。題主的問題是河南農村有什么喪葬習俗,其實就算是在河南,南北習俗也不一樣,比如駐馬店那邊流行停靈三到五天,而安陽這邊就流行停靈七天,
各種小細節上的不同更是比比皆是。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提得有些籠統,黑嫂本人對于農村喪葬習俗有很大興趣,加上生活在農村,對這方面刻意做了了解。在這里給題主解釋一下都有什么習俗,但首先說明,黑嫂所說,只是我們這里,坐標是河南豫北,安陽地區,(圖片我自己拍的)一、停靈前三天在安陽地區,停靈一般都是七天,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比如有年輕人去世了,他上面還有父母,但他自己也已經娶了媳婦有了孩子了,那這個停靈是不能超過五天的,基本都是五天。
假如是個更年輕的人,他剛剛結婚還沒有孩子,那最多停靈三天甚至是不停靈直接埋掉,如果是沒結婚的,去世后就直接找地方埋了,不存在停靈之說。如果是老人去世,去世當天就需要通知管事的來家里,還有村里的一些婦女,她們是負責給去世人換衣服,不管去世人是男是女,都是她們來換,而主家則要開始押第一道紙,有些地方也叫“送紙”,
前三天最重要的事就是“開吊”和“燒車馬”。什么叫開吊呢?就是讓親戚朋友前來吊孝,這個安排在人去世后的第三天,這一天主家要有小輩陪靈,男的在外面,女的直接在屋里棺材旁,如果來吊孝的是男人,那么直接在院里哭,陪靈的男人們陪著他們哭。哭完不起身,恭敬磕四個頭,注意不是三個,農村講究神三鬼四,三個頭是給神磕的,人死為鬼,享受不了三個頭,
而女的來了則直接去屋里扶棺哭,屋里陪靈的女眷則陪著他們哭。等親戚朋友來齊后,主家要管一頓飯,一般比較簡單,比如一鍋熬菜啥的,等親戚走完了,到了晚上要燒車馬,也就是紙糊的車和馬,家里小輩都去,意思是給去世人車馬,好趕路。具體趕什么路,這個黑嫂也不清楚,前三天就這么些習俗。二、停靈后四天三天過后,雖然已經開過吊了,但還是會陸續有人過來吊孝,這些人大多是在外面打工,回來得不及時,所以從第四天開始,家里人只需要接待這些人就行了,但這個不特意在院里設置陪靈人員,可是主家在有人來吊孝后,仍然要象征性的陪著哭,
一直到了第七天,也就是出殯的日子。這一天中午,等去世人娘家人,比如說去世人是個女的,那么等她們娘家人過來后開始封棺,如果是男人,則大多是在第三天晚上封棺,但也有第七天中午封棺的,都是木頭楔子,卡好后上面釘七寸長釘,從此以后,活人再不見死人面,等封好棺后就是出殯,大兒子要“摔盆”,如果大兒子已經去世,則由長孫來摔,總之是輪不到老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