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心理疏導教育是一門學問,下面給你參考。沒有孩子同意不能看孩子日記,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要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我們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么照顧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
1、怎樣給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感謝邀請,我是心理學領域創作者。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什么是單親家庭,如果是有父母離世,那確實是單親家庭,如果是父母離異,那么,我們不建議給孩子貼上單親的標簽,因為,父母都健在,只是不生活在一起,父母離婚后,對孩子的愛是不應該減少的,現在有很多離異家庭,對孩子的照顧都是非常好的;第二,就是如果是父母離異的,那么父母雙方應該跟孩子講清楚,離異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而是父母的原因,講清楚事情的原委,同時要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愛不會少,而且一定要保持父母雙方都要與孩子保持溝通、交流;第三,如果是父母一方有去世的,那么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做哀傷處理,陪著孩子一起接受這個現實,而不是隱瞞去世的消息。
2、如何做好孩子心理疏導教育?
做好孩子心理疏導教育是一門學問,下面給你參考:第一,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小時候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但到到了青春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一樣尊重對待。沒有孩子同意不能看孩子日記,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第三,要讓他參與家庭大事,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家長,家里老人病了,周一到周五你照顧,周六、周日讓孩子照顧,這樣你老了他也會照顧你,
第四,善于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方式的問題。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后有苦頭吃,在家里你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然后再告訴他。第五,要關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我們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污。第六,要關注孩子的興趣,盡可能與他共同感興趣,
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是找到他未來的職業所向。第七,要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第八,為他的善良、成功、負責表現出驕傲,我們夸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么照顧我,孩子在班里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
第九,減輕他的學習壓力,孩子處于青春期,父母第一要做到讓他保持健康,這個階段孩子學習壓力非常大,你能做的不是幫他做作業,也不是替代老師給他講課。你做什么?除了生活以外最重要的是陪他運動,每周末拿兩個半天帶著他出去運動,比如說走步、打球、游泳。你要相信,他心情越好,學習越輕松,他越煩躁,學習成績就會越差,弄不好還會得抑郁癥,
第十,不要回避性教育。可以跟孩子討論異性,什么人可以做一生的朋友,但不能做戀人,不能做愛人,不能做伴侶,這些從小學高年級就可以跟孩子討論,讓孩子早一點明白異性,明白未來走入家庭生活時,你要的是什么。此外在性的問題上也不要回避,讓孩子首先覺得面對這個事很坦然,要用很輕松的方式把這個問題向孩子講清楚。總之,告訴孩子,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第一,健康,
3、孩子做了不好的夢,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依戀理論表明,早期養育中親子關系是核心是情感的支持和同理,既孩子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求助的人是父母,第一個提供幫助的人也是父母,親子關系的基礎便建立了!這個關系是孩子與父母之外的其他人、將來找尋伴侶建立自己親密關系的前提!由此可見,孩子做夢與否,美夢噩夢與否,都不重要,關鍵在于孩子向我們示弱時,父母不是示威,展現自己與孩子相比多英明神武,而是第一時間給予共情!告訴孩子:做噩夢對他/她而言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太不容易了!謝謝孩子第一時間告訴你,跟你分享這份難受!這樣,向孩子傳遞了幾個潛臺詞:1..在父母面前,既能報喜也可報憂,負面情緒不會被隱藏和壓抑;2.無論遇到大小困難,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都會獲得支持,學會向他人求助是一項重要生存技能;3.父母接納孩子的脆弱,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從而產生更多的自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