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張騫在西域有威望,后來漢朝的使臣都叫博望侯,以取信于各國,吳派使者送張騫給韓,并獻馬謝之,張騫他被招募為使者,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和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是東方的哥倫布,張騫為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今被世人所稱道。
漢武帝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想聯合大月氏進攻匈奴。張騫他被招募為使者。建元三年,離開隴西,經過匈奴,被俘,后逃亡。西行到大灣,經過康居,到了大岳家,然后去了大夏,呆了一年多才回來。回家的路上,張騫從南路改走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人發現,但還是被匈奴人賺了,被關押了一年多。正月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趁機逃回漢朝,把西域的情況詳細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封他為太忠大夫。因為張騫在西域有威望,后來漢朝的使臣都叫博望侯,以取信于各國。張騫為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的開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今被世人所稱道。
張騫 (164-114年前),漢中郡城固(今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漢代中國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的家鄉是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以南2公里的王波村。張騫富有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在漢武帝的命令下,甘符作為向導,率百余人出使西域,開辟了漢代通往西域的南北之路,即著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封其為服兵役侯。歷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他出使西域是“挖天”,意思是“開路”。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和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是東方的哥倫布。他把中原的文明傳播到西域,把西域各國的血馬、葡萄、苜蓿、石榴、亞麻等物種引進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漢武帝3年(前114年),張騫病逝于漢帝都長安,葬于故鄉漢中。
3、 張騫出使西域的小 故事50字漢武帝建元元年張騫他被招為使者。建元二年出隴西,被匈奴俘獲,在匈奴10余年,結婚生子,卻始終堅守漢節。逃出后,向西到了大灣,經過康居,到了大岳家,然后去避暑,呆了一年多才回來,回家的路上,張騫從南路改走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人發現,但還是被匈奴人賺了,被關押了一年多。正月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趁機逃回漢朝,把西域的情況詳細報告給漢武帝,漢武帝給了他一個太忠大夫,張騫夏天,從蜀國西南(今四川盆地)(今印度)得知服身毒可以過夏。因為我勸武帝打開西南驛道,但是被昆明驛堵住了,打不通,張騫說服武帝聯合烏孫(在今伊犁河谷)后,武帝為中郎將,率三百人,牛羊帛數萬,出使烏孫。張騫前往烏孫,將副將派往大灣、康居、月氏、大夏等鄰國,吳派使者送張騫給韓,并獻馬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