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于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小石潭記柳宗元依次描寫了哪些景物,初見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中幽深冷寂的氣氛誰知道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小石潭記作者: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小石潭記作者: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初見小石潭作者心情如何?文中依次描寫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答:從“心樂之”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很高興很快樂的;文中作者依次描寫了篁竹、清澈的潭水、崢嶸的潭石、青翠交結的潭樹、藤蔓、輕快敏捷的游魚、明滅可見的溪流;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述的;從發現小石潭寫起,寫潭中景物,先寫“近觀”,再寫“遠望”,這樣寫使文章井然有序。第一段描寫了篁竹、水聲、小潭以及潭邊的翠蔓。第二段描寫了潭水和游魚。表現潭水清澈的特點。第三段描寫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第四段描寫了小石潭中幽深冷寂的氣氛
3、小石潭記中表達了柳宗元什么樣的心情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于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情畫意,表現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