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要得益于他的獨特做法,突破了“客觀報道”和“零度寫作”的框架(即新聞中記者不帶任何個人感情的寫作風格),以自己和其他來訪者在訪問奧斯維辛時的感受作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奧斯維辛,60年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殺人工廠”,今天仍在默默滴著血淚,發(fā)表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普利策獎新聞,成為新聞歷史上的代表作,這條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后寫的。
奧斯維辛,60年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殺人工廠”,今天仍在默默滴著血淚。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沒有一個能逃出魔掌,即使活下來,也終日陷在痛苦的噩夢中。絞刑架,毒氣殺人的浴室和焚化爐,還有受害者的哭喊聲和倉庫里的遺物,都還在訴說著集中營的恐怖。我們悄悄記錄,是為了不打擾那些被傷害過的人。為了受害者,為了幸存者,為了和平。
奧斯維辛該集中營是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建立的最大集中營,被稱為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據(jù)統(tǒng)計,有400萬人在這里遇難。這條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參觀奧斯 維辛集中營博物館后寫的。發(fā)表后,各大報紙爭相轉(zhuǎn)載,并獲得普利策獎新聞,成為新聞歷史上的代表作。這主要得益于他的獨特做法,突破了“客觀報道”和“零度寫作”的框架(即新聞中記者不帶任何個人感情的寫作風格),以自己和其他來訪者在訪問奧斯 維辛時的感受作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 奧斯 維辛沒有什么 新聞》那個女孩的心理活動(充滿青春和夢想的照片,化為灰燼的美好生活,對法西斯的控訴。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她允許自己的靈魂生活在一個正常的世界里,讓孩子通過藝術(shù)活動做到最好:身體被禁錮,精神依然健康自由。當時作者刻意描寫女孩的笑容,是把她放在那個非人的殺人工廠的環(huán)境中塑造出來的,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奧斯 維辛集中營的恐怖,對人的恐懼,沉重的氣氛,但人們突然看到了這樣一個女孩,一個青春時期豐滿、美麗的女孩,一個希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