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區和郫都區相比的話,雙流區的發展前景要好很多。成都的發展格局是向東向南,雙流區則恰恰位于成都南面,而郫都區位于成都西北,雙流區直管區以及雙流下轄被托管的高新區中和街道,外加天府新區直管區的經濟總規模,目前也僅次于原郫都區轄區,就發展趨勢而言,無論是天府新區直管區,還是雙流區直管區,均是目前成都產城拓展的主要區域,而郫都區方向,則沒有這個優勢。
1、成都溫江和郫都區都處于西控區域,且郫都人口更多,為什么溫江規劃地鐵線卻多于郫都?
看成都地鐵規劃,溫江區地鐵規劃線路確實多于郫都區,而且多了很多。溫江區城區主要集中在溫江主城一帶,包含柳城、天府、公平、涌泉等街道,此外,外圍的永寧、萬春、金馬可以作為第二梯隊,呈環狀分布在溫江城區周圍。因此,整個溫江城市建設是比較集中的,城市化水平在成都二圈層也居于前列,郫都區城區主要分布在郫筒、紅光、犀浦一線,包含南部的德源、高新西區,呈帶狀由東向西分布。
郫都區城市帶區域的城市化水平也非常高,產業布局較多,人口集中,是成都最成熟的城市走廊之一,此外,郫都區外圍還有團結、安德這樣的人口或產業大鎮,也有三道堰、唐昌這樣的文化旅游大鎮。溫江區城鎮區域常住人口50多萬人,郫都區城鎮區域常住人口約100萬(不含水源地和西部北部鄉鎮人口),因此,雖然溫江區城市發展較為成熟,但郫都區的實際人口規模是遠大于溫江區的。
此外,郫都區還有大概60%的地區,因為位于水源地和良田沃土的原因,并沒有計算在內,盡管如此,郫都建成區實際人口依然約為溫江區2倍。所以,郫都區百萬人口的出行壓力是非常巨大的,早高峰的紅光大道、羊西線、沙西線、蜀源大道、西區大道都是異常的擁堵即可側面反映這個問題,郫都區通往成都市中心的各路公共交通,如705、720、716、762路公交車、地鐵二號線等,都是出行壓力的體現,
2、成都陴都區溫江區哪里適合住?
既然是居住,那就考慮到出行和生活,還有工作。第一,如果你看地圖,就會發現,溫江區像是一張大餅,小區和商業區分布的還算均勻,郫都區像是一根串串,西芯大道和紅光大道串起了郫都區的經濟和生活,第二,出行,我個人來說,我還是喜歡郫都區,交通比溫江區更加方便快捷,郫都區有快鐵,犀浦站挺有名氣,人流眾多,有眾多通往成都市中心的公交,而且公路更加寬廣。
第三,生活,犀浦夜市挺有名,整個來說,郫都區物價比溫江區要低,溫江區是大學城,我個人感覺有點冷清,不如郫都區熱鬧,第四,工作,如果你從事高科技互聯網行業那就是天府新區,如果你從事傳統行業,那就是那里人多,就去哪里,個人來看,郫都區的平均消費能力要強過溫江區,溫江區人太少了,個人觀點,可以探討,不值得噴。
3、從現在成都的總體規劃來看,雙流區和郫都區哪個未來的發展前景更好?
雙流區和郫都區相比的話,雙流區的發展前景要好很多,目前成都的發展格局是向東向南,雙流區則恰恰位于成都南面,而郫都區位于成都西北。論發展資源傾斜,雙流區比郫都區要多一些,發展后勁自然更大,郫都區城區其實,無論有沒有東進南拓,雙流區相比郫都區都有更大的優勢。如果說在歷史上,郫都區范圍內因地利之便,可以輕松蓋過雙流的話,那么進入工業階段以后,雙流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郫都區地小人稠,可供大規模發展的地域相對較少,而雙流區地域廣大,地域優勢成為強勁優勢;其次,郫都區往西過都江堰以后就是萬丈高原,經濟腹地小。而雙流區往南則是四川盆地腹地,影響力更容易延伸,在產業布局方面,由于郫都區西部和北部區域處于都江堰精華灌區,以及成都水源的主要集中地,因此在后續產業的布局上要求相對更高,且數量相對更少,尤其在工業方面,后續的布局將會以質取量,產業的總量優勢將變小。
而雙流區則在后續將布局更多的產業,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都有發展的空間,產業優勢比較明顯,當然,產業的優勢,其實也主導著一個城市的發展優勢,在這一方面,雙流區的潛力大于郫都區。雙流區城區截止目前,郫都區所在的區域,以及雙流區所在的區域,分別代表了成都五城區以外發展最好的兩個區域,郫都區直管區以及郫都區下轄被托管的高新西區,是成都二圈層當前經濟規模最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