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odore羅斯福(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Theodore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第26任總統(tǒng),1933年,一個遠房表親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成為新總統(tǒng)。
Theodore羅斯福(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tǒng)(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出生于紐約。1980年,他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文學學士學位。歷任紐約警察局長、海軍副部長、第一志愿騎兵旅上校、紐約州州長、副總統(tǒng)等。麥金萊總統(tǒng)被暗殺并繼任總統(tǒng)。內(nèi)部反壟斷。1904年,巴拿馬運河受命修建。1906年,他因成功調(diào)解日俄戰(zhàn)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美國人。1912年,他退出了共和進步黨。著有《1812年戰(zhàn)爭中的海戰(zhàn)》、《非洲之旅的痕跡》等。1933年,一個遠房表親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成為新總統(tǒng)。
Theodore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第26任總統(tǒng)。他曾任海軍副部長,在西班牙戰(zhàn)爭前主張戰(zhàn)斗,成為戰(zhàn)爭中的英雄。1900年,他被選為副總統(tǒng)。1901年,威廉·麥金利總統(tǒng)被無政府主義者暗殺,他成為美國總統(tǒng)。在他的總統(tǒng)任期內(nèi),他對美國的主要貢獻是資源保護政策。他保護了許多國有森林、礦產(chǎn)、石油等資源,因此受到美國人民的愛戴。在美國的對外方面,他主張擴張政策,建立強大的軍隊,干涉美國事務。他曾經(jīng)執(zhí)行過著名的大棒政策,對弱國很粗暴。在日俄戰(zhàn)爭中,他因調(diào)停戰(zhàn)爭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912年卸任后,他與共和黨意見相左,于是脫離共和黨,代表進步黨競選總統(tǒng),企圖東山再起,但被美國民主黨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擊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