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同繳費年限在甲地,退休時在乙地,視同繳費年限在哪里審?關鍵點是“退休時”即“現在進行時”。多數人都是在視同繳費地辦理退休,一般來我們在一個地方社保繳費滿十年以上,包括視同繳費,就可以在當地辦理退休手續,所以也不需要那么麻煩,視同繳費,并不是在哪辦理,只能說你工作年限是否被當地社會保障部門認可。
1、視同繳費在哪辦理?
視同繳費,并不是在哪辦理,只能說你工作年限是否被當地社會保障部門認可。其實你的視同繳費年限,就在你的個人檔案里,因為在1992年以前,養老保險沒有統籌,在職職工也不繳養老保險。退休后由原在職單位發放退休金,看病到單位衛生所免費看病,需住院時到單位指定醫院,拿單位支票支付住院費用,這筆費用是單位從職工福利基金支出的。
從1992年以后,國家根據企業的發展需求,各省市建立了統一的社會保險制度,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即現在的社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廳、局,成立后也只能從成立日開始執行,在這以前沒繳納的老職工,就相當視同激費。但你個人帳戶又沒有錢,怎么辦呢?又要考慮老職工的退休福利,也只能采用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了,在過渡期的人也只能采用過渡期的辦法了,
2、視同繳費年限在甲地,退休時在乙地,視同繳費年限由哪里審?
視同繳費年限在甲地,退休時在乙地,視同繳費年限在哪里審?關鍵點是“退休時”即“現在進行時”!主要分幾種情況:一、以前在甲地是在崗職工一般來說,視同繳費年限的審核是在當地(甲地)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2——3年,由當地社保局(甲地)根據國家規定制定視同繳費年限的核定標準,由單位預審職工檔案,再送交當地社保局(甲地)復審,符合視同繳費年限的職工檔案,社保局在視同繳費年限確認的專用表格即“工齡確認表”,填寫職工姓名、性別、所屬單位、參加工作時間、工作年限等,填寫完整后,加蓋當地市級以上社保局(甲地)公章,將“工齡確認表”放入職工檔案里。
職工調轉到乙地,符合在乙地退休,乙地社保只要查驗職工檔案里是否有“工齡確認表”即可,乙地社保局無需重新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確認!二、在甲地是縣級以上大集體、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是當地實行養老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的職工,在甲地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確認,職工檔案里就沒有“工齡確認表”。如果,在乙地被用人單位正式錄用繳納社保,用人單位在接收職工檔案時,都會審核職工檔案里是否有“工齡確認表”,如果沒有,用人單位是不會接收職工檔案的,需要個人回到“甲地”社保局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確認,
確認后,將“工齡確認表”裝入職工檔案里,被聘用者將職工檔案送到“乙地”用人單位。退休時,“乙地”社保局只要查驗職工檔案里是否有工齡確認表即可!三、如果由“甲地”到“乙地”工作,用人單位或者個人是下崗后變成靈活就業人員,用人單位或者個人繳納社保,符合在“乙地”退休條件的,退休時,“乙地”社保局在審核職工檔案時,發現沒有“工齡確認表”,
“乙地”社保局會要求你持職工檔案回到“甲地”社保局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確認,確認后,“甲地”社保局會將“工齡確認表”放入職工檔案里,你可以回到“乙地”社保局正常辦理退休手續!需要說明的是,原則上視同繳費年限的確認是歸當時工作單位的“甲地”社保局管轄,并具有被異地(乙地)社保局認同的通用效果!“工齡確認表”需要蓋“甲地”市級以上社保局公章,才會有效!“乙地”社保局在審核退休人員職工檔案時,只會查驗是否有“工齡確認表”,“乙地”社保局是不會給原在“甲地”工作的職工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確認的!均需“甲地”社保局進行視同繳費年限確認!。
3、在本市區,縣與縣之間的視同繳費年限怎么辦理轉移?可以在戶籍所在地接收嗎?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對于國家要求參加養老保險制度之前的國家認可的連續工齡,通過職工檔案確認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如果想在新的就業地視同繳費年限的話,相對而言要有工作調函或者調令,從原先的工作地點調往新的工作地點,也就是說必須要經過正常調動程序,才可以在調入地視同繳費年限。也就是說,職工檔案并不是隨意可以拿到一個地方就可以視同繳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