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南樂縣、清豐縣、浚縣、衛輝市、新鄉縣、長垣縣、原陽縣另外,一般意義上,人們也會認為,臨近河南的一些講中原官話的省份的一些地區的方言,也被認為是“河南話”,例如,河北省南部的大名縣、山東省西南部與河南接壤的縣市、安徽省淮河以北亳州等地、陜西省寶雞、安康市白河縣,除西安道北的河南話外,近代河南的移民往往在異鄉仍保留自己的方言,如南水北調工程初期從河南淅川移民到湖北柴湖的河南人,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移民還是講著河南話,如果以語言和文化認同來區分人群,他們無疑成為湖北籍的“河南人”。
1、河南有幾大方言?最難聽懂的是哪兒的方言?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說起河南話,我們會想起很多經典的話語,例如一句有味道叫罵:咦,你個鱉孫。還有河南人都愛說的:中在河南話中,也有一些地域的分別,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都位于為中原官話區。中原官話,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河南話的味道,其中河南有三個地方的方言,和中原官話有點差異。最難懂的,就是林州話了,林州、安陽、鶴壁這一豫北區,就是上圖紅色區域,當地的方言,受晉語影響,再加上這這一片比較封閉,著名的紅旗渠的故事,就是在這里。
就在這個區域,保留下來晉語的味道,舉個例子就能知道林州話的神奇之處的。除了林州話,河南話中和中原官話有較大區別的,就是信陽話了,信陽地區,因為受荊楚文化的影響,方言也有點湖北話的味道。信陽話不僅語速快,還h,f不分,對于大部分河南人來說,信陽話也是比較特殊的。更多河南歷史文化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2、河南哪個地方的方言最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河南方言是焦作話,焦作古稱懷慶府,因盛產中草藥而聞名,現在的懷山藥即為滋補食品。值得提醒的是,有好多人(包括媒體記者)誤寫為準山藥,與焦作話差不多的是濟源話,濟源過去歸焦作管,后來析置出省管縣級市,漸而成了副地級、正地級市。這兩個地方的話,明顯與其他地區河南話不同,其他地區的話,除過信陽南部幾縣有湖北口音外,其他地方都基本差不多,僅僅是音調之區別,
而焦作與濟源話,因臨近山西,頗有晉東南話的味道。特別是帶有wan音和wo音的字詞,其口語全變成wo音和wu音,如:鋼管說成鋼鍋,山坡說成山撲,饃說成目等。洛陽老城區的一些地方,上述字詞發音,與焦作話也有點相似,因為這些話很有特點,這些地方的戲迷到河南衛視梨園春打擂時,還把當地方言編成節目演出。有一個女性戲迷,因用洛陽方言唱戲,與現場觀眾交流、互動得好,而當上了當期擂主,
3、河南人的聊天叫做噴點兒,你們那里怎么說的?
我是河南濮陽人,我們那里聊天,因具體情況不同,有幾種說法。如果好久不見,見了很親切,會說:”我們進屋說說話吧!”認為是無意義的聊天,會說:”你又來閑扯淡!”感覺需要嚴肅認真的聊天,會說:”這事咱得好好啦啦!”話題比較沉重的聊天,會說:“這事咱們要好好說叨說叨,”比較輕松愉悅的聊天,會說:“咱們啦啦呱吧!”或說:“他們在那里拉呱呢!”不過,這里的拉呱有兩個含義,有時指閑聊,有時指講故事。
4、你覺得河南方言里,最傳神的一個詞匯是什么?
至少有兩個原因,讓你千萬不要隨便去說河南話很土,其一,開封是包括宋朝在內的8個朝代的古都;洛陽是包括東漢、隋朝在內的13個王朝的古都。也就是說,在那些個朝代,河南話才是正宗的官話、京話;其他省的方言到河南,都可以被稱作是“很土”,其二,如果你說河南話很土,立馬就能證明你的古文功底很不怎么樣。千萬不要因為德云社河南籍的岳云鵬那一句“妮兒,弄啥嘞”,覺得這就代表了河南話,
也不要因為大家都喜歡學一句“真得勁兒”、或者是一句“我勒乖乖來”的河南話,就覺得河南話很土。那樣的話,河南人搞不好會說你是“老扎皮”!不知道啥意思了吧?“老扎皮”就是“土老帽”的意思,為什么說覺得河南話聽上去很土的人,古文功底不怎么樣呢?是因為他既不懂多少古文,也不知道方言中有諸多古音的存在!比如說河南人說小房間,會這么說:glo兒。
聽上去很土?其實是“閣”字的古文變音,有沒有瞬間覺得很文雅的感覺?比如說河南人說人不在家里,而是上街了,會這么說:mer上。聽上去覺得土?其實是“陌上”——漢樂府詩有一首《陌上桑》的“陌上”,尋常巷陌的那個“陌”,比如說去那邊了,去這邊了,河南人會這么說:去這廂了,去那廂了,聽上去覺得土?其實是“這廂有禮”的“這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