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是有區別的,食物不耐受起因隱匿,涉及食物較多,且涵蓋各個年齡段的人群,而食物過敏多見于兒童,且發作迅速,涉及食物較少。(2)我帶我女兒復查過兒童醫院的消化科專家,有的醫生就不認可食物不耐受結果,一般認為食用的過程中會逐漸建立耐受,人體可以自我適應,不建議拿食物不耐受的數據作為食物過敏的依據。
1、食物不耐受有必要嗎?你們去哪里檢測的啊?
我女兒四個半月的時候大便粘液,有血。查了食物不耐受牛奶蛋白重度敏感,換成氨基酸奶粉喂養后,三天大便就正常了,一個月我閨女病了二十天,過敏性腸炎,尿路感染,支原體肺炎,被兒科醫生DISS的,差點跳樓自殺。我閨女出院之后我就一直關注這方面的信息,目前公認的有兩種說法(均來自于網絡、與醫生討論等,沒有核對過學術類文章):(1)不耐受可以作為食物過敏的一個判斷標準,一般稱為IGG主導的慢性過敏,可根據過敏嚴重程度進行規避忌口至少六個月,然后再次接觸,可能很多人就會好。
就拿牛奶不耐受來說,重度敏感就給與氨基酸喂養,不太嚴重的可以使用深度水解奶粉進行喂養,有的人認為長期食用不耐受食物會造成IGG抗體的積累,引發身體各器官的炎癥反應。(2)我帶我女兒復查過兒童醫院的消化科專家,有的醫生就不認可食物不耐受結果,一般認為食用的過程中會逐漸建立耐受,人體可以自我適應,不建議拿食物不耐受的數據作為食物過敏的依據,
2、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區別在哪里?
食物過敏和食物不耐受是有區別的,食物不耐受起因隱匿,涉及食物較多,且涵蓋各個年齡段的人群,而食物過敏多見于兒童,且發作迅速,涉及食物較少。針對兩者的治療措施也完全不同,食物不耐受不需要吃藥,主要以飲食調整為主,過敏主要是藥物治療及禁食過敏食物,像之前我家寶寶飽受濕疹折磨,內服 外敷的藥用了一大堆,就是沒有什么效果,后來在醫生朋友的建議下,做了46項的食物不耐受檢測,發現寶寶有七八個食物陽性,還好發現并及時調整了飲食,否則真的會給寶寶健康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