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天天吃面條正如前面朋友說的,面條分多種,撈面條、湯面條、燜面、鹵面、炒面適合中午吃的除了湯面條,因為下午要度過漫長的6個小時,吃湯面條堅持不到晚飯時間。饅頭、面條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河南人再吃也不會膩煩,并且還是越吃越有味,一天三頓吃大米難道說Te們“都吃不膩”。
1、為什么我作為一個河南人天天吃面條饅頭都吃不膩?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南大部分省域面積地處黃河以南,中國自然地理分界線以北廣大的地方。這個地方夏糧以產小麥聞名于世,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糧倉,饅頭、面條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河南人再吃也不會膩煩,并且還是越吃越有味。江南廣大區域的人們,當然以吃米為主,一天三頓吃大米難道說Te們“都吃不膩”?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食物的風味極端豐富,河南人到南方去三天不吃面條,如同抽煙人的煙癮上來一般。川黔湘一帶的人順長江而下,到了江蘇沒有了辣椒,只有放糖的食品,可以肯定的是,Te們也吃不習慣,本博某年在江蘇無錫參加由北方某石化企業在此召開的訂貨會,由于會議主辦方是北方人,但租的酒店大廚按照當地風味來按排菜肴。
致使北方參會人員提出抗議,菜肴不咸反而甜,不合北方人的口味,現在人們常講的國內幾大菜系,豫菜已經不在其列。其實豫菜早在明朝時代,那可是當時最有名的,原因之一就是當時中原人考中進士,無論是在京為官,還是被皇帝派遣到外地做官,都要在河南省的長垣縣找一大廚帶在身邊,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口福。河南氣侯一年四季分明,冬小麥種植面積為居全國的首位,小麥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二,
如果河南人吃饅頭、面條吃膩了,也就不會再對小麥情有獨鐘。當然了,進入到新世紀以后,隨著現代交通設施的改進,東南西北的物流暢通,河南人也并不是固步自封,除了由小麥面粉制成的饅頭面條外,大米及五谷雜糧都是餐桌上的主要角色,農村改革開放先于全國各行各業。安徽省鳳陽縣的小崗村的村民們,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將土地承包給農戶自主經營,獲得了巨大成功,
從此拉開了全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直接結果就是全國的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不僅在全國范圍內自然廢除了使用幾十年的糧票,還讓農民也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本博曾經記得有一句口號叫作:交足國家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就是那個時候的真實寫照。所以說,農村推行聯產承包制,讓中國人徹底告別了糧食定量供應的歷史,精米白面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主角,人們想換口味,還可以用過去人們的主食,也就是五谷雜糧地瓜面來調劑。
2、河南人早上有吃面條的習慣么?河南早飯吃什么?
這個我可以準確的告訴你,河南人早上是不吃面條的河南位于我國的中東部,黃河的中下游,因為在這里大部分的地區都是位于黃河以南的,所以也簡稱為河南,它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我國的農業大省,素有中原糧倉之美名,這里的土壤多以棕壤,黃褐土,潮土,沙姜黑土為主,氣溫也是屬于溫熱帶的季風氣候,全年的平均氣溫在15--16.7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很適合小麥的生長,并且在這里種植小麥,還可以實現高產優產,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地,所以在這里面食是河南人的主要主食之一河南人雖然天天與面食打交道,每天無面不歡,但是這里的人也是有它的飲食文化和習慣的,就好比題主提出的問題,河南人早上有吃面條的習慣嗎?這個問題在這里是不存在的,當然也不能說是絕對,最起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不吃的,沒這習慣的河南的面食文化源遠流長!在這里面食被吃出不一樣的花樣,就好比面條各種吃法都有,炒面,燜面,涼面,拌面,打鹵面,漿面條,湯面等等,各種吃法層出不窮!這些都是河南人最愛吃的幾種面,一天中吃面最多的時間就是中午和晚上,如果上午吃了一頓米飯,那么下午就會來一頓面條了,這里人也會把這種吃法說成,上午吃的是甜的,那下午就喝點咸的吧,一說要喝咸的時候,多半就是要吃面條了,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是這里的規矩和習慣了說完吃面了,我們在聊聊這里的早餐吧!河南的早餐種類還是很多的,多半也都是面食,比如早上去吃早點,在那里等你的永遠都是:菜包,煎包,烙饃,油饃,菜盒,胡辣湯,玉米粥等等!這些都是當地的特色早餐,尤其是胡辣湯更是不用說了,大人孩子都特別愛喝,這個胡辣湯已經是河南美食的特色標簽啦,提起河南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多半都是胡辣湯我老家是農村的,每到逢年過節或者平時不忙的時候,我都會回老家住上幾天,在老家的生活和城里的生活又不一樣的,在老家早上的早餐吃法又不一樣,比如在農村吃早飯,早上頓頓必喝玉米粥,這個玉米粥都是自家的玉米打出來的,做粥的時候舀上一點,在碗里稀釋一下,然后放到鍋里面煮上一會兒,就會熬的特別的粘香軟糯,非常的好喝,這是農村里早上都要喝的粥,然后再炒上菜配上饅頭,一頓早飯就這樣吃了起來這就是河南人的早飯,我分享的都是我所在地方的吃法,不能代表所有的河南人,但是大部分的河南人還都是這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