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煲湯歷史悠久,因一年四季氣候濕熱,廣東人喜歡用湯水來改善身體的不適,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煲老火靚湯,不管在外面吃飯還是在家吃飯都會煲上一煲老火靚湯,煲湯選用材料也很講究搭配,選用瓦煲,煲湯最少也要煲2個小時以上,一年有四季都會煲不同的湯來養生,下面分享一下廣東人四季不同的煲湯1??春季(以去濕為主)1。
1、廣東四季怎么煲湯?
你好,我是廚娘,很高興回答你問題!廣東人煲湯歷史悠久,因一年四季氣候濕熱,廣東人喜歡用湯水來改善身體的不適,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煲老火靚湯,不管在外面吃飯還是在家吃飯都會煲上一煲老火靚湯,煲湯選用材料也很講究搭配,選用瓦煲,煲湯最少也要煲2個小時以上,一年有四季都會煲不同的湯來養生,下面分享一下廣東人四季不同的煲湯1??春季(以去濕為主)1:赤小豆淮山豬骨湯2:土茯苓赤小豆豬骨湯3:冬瓜薏米排骨湯2??夏季(以清熱祛濕為主)1:五指毛桃茯苓豬骨湯2:涼瓜黃豆淡菜排骨湯3:粉葛赤小豆鯪魚湯3??秋季(以清潤為主)1:西洋菜南北杏陳腎煲豬展2:銀耳雪梨瘦肉湯3:沙參玉竹煲老鴨湯4??冬季(以滋補為主)1:花膠菌菇燉雞湯2:黃芪當歸紅棗烏雞湯3:栗子蓮藕紅棗排骨湯想要煲一煲好的老火靚湯也是要學會一定的技巧的,材料要新鮮,一定要瓦煲,中途不能加水,火候要掌握好最少也要2個小時左右希望我的回答幫到你,謝謝!。
2、為什么廣東人喜歡煲湯?
廣東處于嶺南,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橫穿廣東中部。北回歸線以南部分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雷州半島有部分地區屬于熱帶。全年平均氣溫較高,如果按實際溫度來衡量,實際上,全省大部分地區冬季時間非常短,夏季時間非常長。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氣溫也在18℃以上,一般情況下,廣東省的高溫天氣主要出現在7月至9月,但是,實際上,很多時候5月份已很熱,一直熱到10月份。
實際有5個月屬于夏季,一到夏季,炎熱時候,天氣非常悶熱,像蒸籠,本地人又常說這是焗桑拿天,讓人稍微動一動就大汗淋漓。因為天氣熱,所以,廣東人形成了愛吃各種粥、湯都偏于流體的烹制食物,不喜歡吃太干太油的食物,因為干性食物在炎炎夏日難于下咽,太油的會太膩,讓人沒胃口,沒食欲。如果是粥、湯水過于清寡,過于素,顯然不利于身體的營養補充,所以,廣東人不但在湯里講究采用各種生猛海上和陸地動物再加上滋補食材來燉,粥類也很講究下各種滋補料做成味粥,什么黃蟮粥、百鳥粥、海鮮粥、野味粥、魚片粥等等名目繁多,
3、為什么廣東人有“煲湯”的傳統?
1.從傳統文化習俗來說“吃飯不可無湯”,這是廣東人的飲食習慣。進餐時先湯后飯,酒樓宴請,主人家必先選好湯羹;在外在食肆點菜也要先點個“靚湯”下飯,可以說對于廣東人,假如上學或者上班期間瘦了,你媽媽理由是因為在外面沒有湯喝,怪你不好好照顧自己,不給自己煲多點湯喝。在廣東,飯前或飯后來一碗湯,對于你來說,那是暖暖的滿足,那是來自家里的味道,
來到廣州,不喝一下廣式靚湯是怎么也說不過去的。廣式靚湯講究原汁原味,除了一些基本的食材,基本上不會加過多的調味品,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點煲制廣式靚湯的小技巧,希望對你煲湯有一定幫助。火不要太大,時間要合理慢工才能出細活,煲湯也是如此,要想食物中營養成分全部進入湯中,是需要時間的,現代人喜歡用高壓鍋煲湯,說實話,是節省了時間,但是味道和營養是遠不如用砂鍋小火燉出來的。
一般來說,需要燉制三個小時左右,不過也要依據食材來做出相應調整,比如如果湯中加有人參,燉制的時間就不宜過長,一般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是最佳時間,時間長了,人參的營養會被破壞。部分食材需要預處理比如用雞,鴨,豬排骨這樣的食材燉制湯時,最好能預先用熱水燙一下,祛除血水,不然腥味比較重,用魚這樣容易爛的食材燉湯時,最好用油輕微煎一下魚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