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習慣是很多的,一年365天,不到的季節也會展現出不同的風俗習慣。過去農村許多的風俗習慣的形成,是跟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發展落后有關,這指的是過去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已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已遂漸被忘卻了,過去的人們靠天吃飯,北方又多遇旱年,望著田里半枯的禾苗,農民心里急呀,過去以小農經濟為主,抗自然災害能力又差,人們只能寄托于所謂的神的幫助,因而過去的農民常到龍王廟燒香求雨。
謝謝邀約。我不是廣東人,但我去過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湛江、潮州,有什么習俗還真不清楚,但知道春節逛花市,有件事,印象特別深刻,那是十多年前了,出差審計最后一站是廣州,正趕上春節前,晚上的火車票回家,趁著白天有時間,去當地同事家看看,他的兒子剛出生沒幾天,體質差,夜晚哭鬧不止,我就說:“我們東北過年長輩都給小孩壓歲錢,我提前給壓歲錢,正好給孩子壓驚(壓歲原意),寓意“長命百歲”。
”一家人高興致謝,非要帶我去逛花市,說過幾日花市更熱鬧,從那個時候我就知道了,春節逛花市是廣州傳統習俗,給孩子壓歲錢后,同事說,你們那習俗好神奇,孩子晚上再也不哭鬧了。我大喜說,吉祥,好事,祝福啦!我也明白,出于感謝而已,但這件事也真的讓我記住了逛花市,今天,邀請回答問題,還真難住我了,雖然去廣東很多地方,還真不知道各地習俗。
2、你們家鄉都有什么特別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習慣是很多的,一年365天,不到的季節也會展現出不同的風俗習慣,現正值夏天,那就說說我家鄉夏日之季的風俗習慣吧。當然,這指的是過去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已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已遂漸被忘卻了,(一)過廟會。人們會問夏天烈日炎炎,又值農耕大忙的季節,這過得那門子廟會呀,這樣的說法,還是不了解過去農村生活實際的結果,這過廟會其實就與農耕生產有關,
初夏,麥子熟了,在開鐮之際,農民需購置收麥用的農機,如鐮刀、繩、木鍬、簸萁、扁擔、糧袋等,而購買這些農具,在過去的農村有個習慣,都會去廟會上購買。夏初過廟會在當時有兩個意思,一是麥子熟了的季節,天又易下雨,如果遇到連陰雨,會將麥子爛了,所以人們開廟會燒香上紙,以祈禱老天爺賜福,保佑豐產豐收:二是更主要的是為通過廟會,提供農具交易的平臺,購置些農具,
(二)唱大戲,聽說書。收割了麥子,完成了搶收搶打,又種上了三秋作物,就到了三伏天了,雖然此時農活也還很多,但相對來說少了些,此時村里的人們會請戲班子唱戲,而民間藝人如說書的,也開始走街串巷。每當夜幕降臨時,人們會到戲臺前或村里的空閑地看戲或聽說書,辛苦了一天的人們,即納了涼也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三)到龍王廟里上香求雨。
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蕉,過去的人們靠天吃飯,北方又多遇旱年,望著田里半枯的禾苗,農民心里急呀,過去以小農經濟為主,抗自然災害能力又差,人們只能寄托于所謂的神的幫助,因而過去的農民常到龍王廟燒香求雨。這是在科技水平不發達年代的現象,屬迷信活動,過去農村許多的風俗習慣的形成,是跟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發展落后有關。